夜窗相对不成眠,苦为离愁定不然。
政以苍生未苏息,思君日夕望回船。
【注释】
①曾吉父: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今属抚州市南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授职校书郎,累迁监察御史里行。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曾巩任中书舍人兼翰林学士,参与新法的实施与反对者的斗争,后被贬为州郡官。卒谥文定。②兰溪:即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8公里的兰渚山下。东晋王羲之与其弟徽之等41人在兰亭举行修禊(古人为除害求福而举行的祭祀活动)。③三绝:指“兰亭集序”中的“三绝”。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丘一壑,足隐逸于其中。”概括了兰亭集会时的情景。④政以苍生未苏息,思君日夕望回船:意谓国家正遭受战乱,民生未安,自己因思念友人不能入睡。
【赏析】
这首诗是曾巩在元符三年(1100年)春三月,由杭州赴任福州途中所作,诗题是“次曾吉父兰溪三绝”,所谓“次”是说这首诗是继着前面的诗歌写的。曾巩与苏轼同科中进士,二人友谊甚笃。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曾巩作诗相赠,并附言:“吾昔有《别子固兄弟》诗,子固来杭,将见此纸,不知尚存否?”苏轼得诗后也写了一首《次韵曾巩送别》。这首诗即应和苏轼之作,但内容不同。它写自己到福州赴官途中,夜宿兰溪,不能入睡,思念友人的心情,抒写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念。全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风格沉郁悲壮,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佳作。
首句“夜窗相对不成眠,苦为离愁定不然”,写诗人夜深仍无法成眠。“苦为”二字表明其内心的痛苦,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次句“政以苍生未苏息,思君日夕望回船”,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这里所说的“苍生”,泛指南方人民。“苏息”,语本《诗经·小雅·正月》:“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思是南方人民正在遭受水灾之苦。诗人因思念朋友而不能安眠,是因为想到国家和人民还在受苦难,所以心中非常忧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第三句“政以苍生未苏息,思君日夕望回船”,又从另一个角度抒写自己的感情,即自己之所以睡不着,是因为思念友人的缘故。诗人在睡梦中常常见到友人乘船归来,希望他早日平安归来,这是诗人内心的愿望。这句诗把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更加深切。
尾联“政以苍生未苏息,思君日夕望回船”,与首联呼应,再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虽然只是诗人个人的思想感情的流露,但它却深刻地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的真实情况。作者通过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