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半年围,道路三月病。
轻舟过江来,所向复未定。
客房夜凉冷,气体亦粗胜。
月穿窗罅白,风入桐叶劲。
挑灯读太玄,爱此顷刻静。
物数极三甲,此理本天命。
首赞则分行,故未及世应。
古历汉则亡,易实更三圣。
哀哉杨子云,上与数子竞。
虽云耗心力,固自有捷径。
后来司马公,独敛众说盛。
锱铢判讹谬,一宗蒙是正。
读玄则知易,此实公所证。
如何少年子,便欲献讥评。
我老未知学,读此知不称。
掩卷坐搔首,一洗肝肺净。
明朝寻故人,此语殊未竟。
诗句:
- 京城半年围,道路三月病。
- 轻舟过江来,所向复未定。
- 客房夜凉冷,气体亦粗胜。
- 月穿窗罅白,风入桐叶劲。
- 挑灯读太玄,爱此顷刻静。
- 物数极三甲,此理本天命。
- 首赞则分行,故未及世应。
- 古历汉则亡,易实更三圣。
- 哀哉杨子云,上与数子竞。
- 虽云耗心力,固自有捷径。
- 后来司马公,独敛众说盛。
- 锱铢判讹谬,一宗蒙是正。
- 读玄则知易,此实公所证。
- 如何少年子,便欲献讥评。
- 我老未知学,读此知不称。
- 掩卷坐搔首,一洗肝肺净。
- 明朝寻故人,此语殊未竟。
译文:
京城半年被包围,道路三个月生病。
轻快的小船渡过长江,所去的方向尚未明确。
客房里夜晚很凉爽,气息也比外面的要好一些。
月光穿透窗缝洒下来,风从梧桐树叶中吹出。
在微弱的灯光下阅读《太玄经》,喜爱这份片刻的宁静。
万物的数量最多只有三个等级,这个原理本来就是命中注定。
首先赞扬的人将各自的观点展开,所以我没有涉及世相的解释。
古代历法汉朝已经不存在,但是易经的内容更加充实。
悲哀啊,杨子云和其他人争相辩论,尽管耗费了精力,但最终也有捷径可走。
后来的司马光,独自收敛了众多观点,并加以阐述。
仔细分辨其中的错误和错误,让整个学派都得到了正确的解释。
阅读《太玄经》就能明白《易经》,这确实是司马光所证明的。
那些年少的孩子却想要提出批评,指出我的言论并不恰当。
我现在老了不知道学习的事情,读后感到自己不够资格。
放下书卷坐着发呆,一股清流洗净了我的心肠和头脑。
明天去寻找老朋友,这个话题还没有结束。
注释:
- “京城半年围”:“京城”指京都长安,“半年被包围”形容当时战乱频繁。
- “道路三月病”:“道路”比喻人生路途艰难险阻,“三月病”比喻因战争而身体疲惫不堪。
- “轻舟过江来”:“轻舟”指小船,“过江来”比喻作者渡江而来,可能是指他前往长安。
- “所向复未定”:“所向”指目的地或目标,“未定”表示不确定,可能指作者心中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 “客房夜凉冷”:在客房中感受到夜晚的凉意,可能是作者对环境的描写。
- “气体亦粗胜”:空气中的气息较为清新,胜过外界的恶劣环境。
- “月穿窗罅白”:月亮透过窗户的缝隙照进来,形成一片白光。
- “风入桐叶劲”:风吹动桐树的叶子,发出清脆的声音。
- “挑灯读太玄”:用灯火照明读书,说明作者在夜晚坚持学习。
- “物数极三甲”:事物的变化数量最多只有三个级别,这里的“三甲”是指最显著、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 “此理本天命”:这些道理原本就是由天决定的,强调事物的自然规律。
- “首赞则分行”:首先赞扬的人将各自的观点展开论述,这里指的是不同的学者对同一理论有不同的解读和阐述。
- “古历汉则亡”:古代的历法在汉朝就已经不存在了,暗示着时代的发展变迁。
- “易实更三圣”:易经的内容更加充实,意味着易经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
- “哀哉杨子云”:悲哀啊,杨雄等人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虽然耗费了精力,但最终也有捷径可走。
- “后来司马公”:后来的司马光,独自收敛了众多观点,并加以阐述。
- “锱铢判讹谬”:仔细分辨其中的错误和错误,让整个学派都得到了正确的解释。
- “阅读则知易”:通过阅读《易经》,可以了解其中的深意和智慧。
- “如何少年子”:那些年少的孩子却想要提出批评,指出我的言论并不恰当。
- “我老未知学”:我现在老了不知道学习的事情,表达了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 “掩卷坐搔首”:放下书卷坐着发呆,一股清流洗净了的心肠和头脑。
- “明朝寻故人”:明朝去寻找老朋友,可能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和交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京城被围、道路艰难以及个人学习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时局动荡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歌中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个人的感悟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