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叟冥寂士,邈非刍豢流。
悠然扬舲去,路穷仍曲讴。
野笛三美罢,变徵荆卿愁。
我怀乃昭旷,兴寄真沧洲。
只应清夜鹤,时过缑山头。

《游仙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江叟冥寂士,邈非刍豢流:这里的“江叟”是指一位隐居不仕的高洁之士,而“冥寂”表示其心境之静。他不属于那些被饲养的家畜类,而是有着独立和自由的精神追求。
  • 悠然扬舲去,路穷仍曲讴:这里的“扬舲”指的是扬起船帆,准备出发;“曲讴”则暗示了即使道路艰难也要坚持歌唱。
  • 野笛三美罢,变徵荆卿愁:这里提到了演奏的曲子已结束,“荆卿”可能指代战国时期的刺客荆轲。
  • 我怀乃昭旷,兴寄真沧洲:表达了诗人胸怀广阔、志向远大的情感,他的抱负与理想就像在辽阔的海洋上航行。
  • 只应清夜鹤,时过缑山头:这两句诗通过夜晚的清冷和孤独,比喻自己的隐逸生活,同时也暗合了传说中仙鹤栖息的地方——缑山。
  1. 译文注释
  • 第一首:“江叟”是一位隐居不仕的高人。他不同于普通的家畜,有着独立的精神追求。尽管道路艰难,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 第二首:“野笛三曲后奏完,变征之声让人愁。”这里的“野笛”可能代表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变徵”则可能暗示着某种转变或悲哀。
  • 第三首:“我心怀开阔,志向深远,真正的志向如同在沧海之中遨游。”
  • 第四首:“只应像我这样在清冷的夜晚独自行走的白鹤,偶尔经过缑山。”
  • 第五首:“江叟的隐居生活让我感到非常的孤独和清冷,仿佛置身于无人的仙境。”
  1. 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对江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隐士形象。这种形象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艺术特色: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典故,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深度。特别是对于“江叟”、“野笛”、“变徵”等意象的描绘,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感悟。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抒发,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文化反映。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隐逸之风,以及人们对于精神寄托和心灵自由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精神境界,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游仙二首》作为一首典型的唐代游仙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更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