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闻天孙,今夕聘河鼓。
鸣机应暂停,飞鹊桥边渡。
稿砧倦服箱,舍策息怨语。
常时别经年,雪涕作零雨。
念各非妙龄,无复啼着曙。
痴儿去蹇拙,芳樽肴核具。
颇怜柳柳州,文字稍夸诩。
昔在台省时,模画秘莫睹。
奈何吐愤辞,投荒犹未悟。
性与是身俱,巧拙有常度。
何能谒以获,讵有期而去。
悠悠区中缘,当今爱体素。

七夕

(其一)

儿时闻天孙,今夕聘河鼓。

鸣机应暂停,飞鹊桥边渡。

稿砧倦服箱,舍策息怨语。

常时别经年,雪涕作零雨。

念各非妙龄,无复啼着曙。

痴儿去蹇拙,芳樽肴核具。

颇怜柳柳州,文字稍夸诩。

昔在台省时,模画秘莫睹。

奈何吐愤辞,投荒犹未悟。

性与是身俱,巧拙有常度。

何能谒以获,讵有期而去。

悠悠区中缘,当今爱体素。

注释:

  1. 儿时:小时候
  2. 天孙:指织女星,天上的织女。
  3. 今夕:今天晚上
  4. 聘:婚配,嫁娶
  5. 鸣机:织布机上的梭子声
  6. 飞鹊桥:传说中的鹊桥,即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7. 稿砧:捣衣石
  8. 服箱:穿的衣服和箱子
  9. 舍策:放下书卷
  10. 怨语:抱怨的话
  11. 常时:平时
  12. 雪涕:落泪
  13. 各:你我他
  14. 妙龄:年轻美貌
  15. 痴儿:傻孩子
  16. 蹇拙:笨拙
  17. 芳樽:美酒
  18. 肴核:菜肴水果
  19. 柳柳州:指柳宗元
  20. 模画:绘画、雕刻
  21. 今:现在
  22. 体素:本性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对七夕的观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现象。
    “儿时闻天孙,今夕聘河鼓。”诗人回忆了儿时听父母讲述关于七夕的故事,那时的七夕只是一个简单的传说而已。而如今,七夕已经成为了一个盛大的节日,人们纷纷庆祝,甚至有人为此举行婚礼。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有些惊讶,同时也有些感慨。
    “鸣机应暂停,飞鹊桥边渡。”诗人看到织布机的梭子声停了下来,好像是为了等待什么重要的事情。而鹊桥上,一对恋人正在相会。这里的“飞”字生动地描绘出了鹊桥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牛郎织女每年只能相见一次的事实。
    “稿砧倦服箱,舍策息怨语。”诗人回到家中,看到了妻子疲惫的身影和散落一地的书卷。他们因为丈夫不在家而心生怨气,但最终选择放下怨恨,默默承受这份孤独。这里既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
    “常时别经年,雪涕作零雨。”诗人想起了过去的时光,曾经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很多年。而如今,他们只能各自为生活奔波,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朝夕相处。这种离别之苦让他不禁落泪,仿佛每滴泪水都代表着一段悲伤的回忆。
    “念各非妙龄,无复啼着曙。”诗人感叹道,现在的他们已经不再年轻,也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的笑闹着迎接新的一天。这种感慨让诗人更加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痴儿去蹇拙,芳尊肴核具。”诗人看着自己的孩子,发现他已经变得有些笨拙了。同时,家里的饭菜也摆上了桌子,充满了喜庆的气息。这里的“芳尊”指的是精美的酒杯,而“肴核”则是指各种美味的菜肴和水果。虽然孩子长大了,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困扰。
    这首诗通过描绘七夕的场景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一种热闹而又忧伤的氛围。它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