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发自岷,作兴一代有斯人。
六经疑难言前解,千古兴亡笔下陈。
爱向田间看耜耒,肯留天上掌丝纶。
如公到处镌佳句,今日池塘草自春。
解析:
1. 诗句解释:
- 万里长江发自岷:这句描述了中国的大河——长江的源头,岷山。”万里”指的是河流长度,”发自岷”表示它起源于四川的岷山。
- 作兴一代有斯人:这句话意味着在这个时代出现了这样的人物,“作兴”在这里指出现或产生,“一代”指一个时代,“斯人”是指这个人。
- 六经疑难言前解:这里的“六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如《诗经》、《尚书》等六部经典著作。“言前解”表示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能解开其困惑。
- 千古兴亡笔下陈:这句表明通过书写历史可以记录和展示过去千年的兴衰更替。”笔下陈”指的是用笔记录下来。
- 爱向田间看耜耒:耜(sì)是古代的一种农具,耒(lěi)是另一种农具。这句描述的是作者喜欢观察农田中的农具。
- 肯留天上掌丝纶:这里“天上”可能暗指政治或权力的中心,“丝纶”通常用于比喻皇帝的旨意或诏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权力中心或高官厚禄不感兴趣的态度。
- 如公到处镌佳句:这句话可能是说如果有这样的人物存在,他/她能够在任何地方留下美好的诗句或言论。
- 今日池塘草自春:这句话可能表示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发现春天的迹象,暗示无论环境如何,都能找到美好之处。
2. 译文:
万里长江发自岷山,
在这个时代出现了这样的人。
六经疑难都能解决,
千古兴亡尽在笔端。
喜爱田野间劳作,
不留恋朝廷高官厚禄。
若遇英明之人,
必将留下佳句美篇。
即使身处池塘边,
也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3. 关键词注释:
- 万里长江:中国南部的大河,源头在四川省的岷山。
- 作兴一代:创造或促进时代的发展。
- 六经:儒家六部经典,包括《诗经》、《书经》等。
- 难解:不易解答的问题。
- 笔下:写作时使用的工具,这里是动词形式。
- 田间:指农田,与城市中的政治中心形成对比。
- 耜耒:古代农业工具,耜用来翻土,耒用来切割作物。
- 丝纶:皇帝的诏令,引申为高级的命令或指令。
- 佳句:好的词句,形容文章或言辞优美。
- 池塘草自春:即使处于自然景观中,也能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文人对时代的贡献、对自然的热爱及对权力的淡泊态度。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整体上,诗歌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与世无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