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汴五百里,通淮十八村。
荒原王剪骨,废井伍奢魂。
旧筑河南坞,新城塞北屯。
百年遗爱在,六一故碑存。
【注释】至颍州访故老:指诗人到颍州拜访一位老熟人。
【译文】:从汴京出发五百里,经过十八座淮河旁的村庄。荒原上王剪骨,废井中伍奢魂。旧筑的河南大堤,新城在塞北屯兵。百年遗爱永存心,六一先生碑还在。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苏轼)所作,诗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东坡和其弟苏辙曾同游于渑池,作诗赠别,苏东坡后来写此诗答谢。
赏析:
首联“去汴五百里,通淮十八村”,点出了诗人的行踪与地理方位。汴京即开封,为北宋首都,距颍州有五百里的距离。而淮河是一条重要的河流,贯穿我国南北,诗人沿淮河行进,经过了十几座村庄,可见其行程之长、之远。
第二联“荒原王翦骨,废井伍奢魂”,运用了典故。王翦是秦国名将,以善用兵著称;伍奢是楚国大夫,以忠诚著称。这里诗人借用他们的典故,形象地描绘出荒凉的野外景象和废弃的井灶。
第三联“旧筑河南坞,新城塞北屯”,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所经之地的地理特点。河南坞即河南大堤,位于颖州的北面;塞北屯则是驻守在边塞的军营。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
第四联“百年遗爱在,六一故碑存”,则是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百年是指一生的时间,遗爱则是遗留下来的恩惠。六一先生即唐代著名学者韩愈,他的碑文至今仍然保存着,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有对故土的思念,又有对国家的忧虑;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地理方位、历史典故、人物事迹等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样、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