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际乾淳盛,家传祖笏棠。
典型周大雅,人物鲁灵光。
厚德千钧重,明时一鉴亡。
哲人今已矣,梦卜负岩廊。

【注释】

乾、淳:皆指宋真宗年号。

周大雅:比喻有才德的人。《论语·子路》:“夫子之谓也,仲由愿为小弟。”

鲁灵光:鲁国的贤人。《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曰:‘吾以言为事,则其言不必信;以言为事,则其言必信。’”

一鉴亡:比喻贤人被奸佞所害。《晋书·傅咸传》:“咸常戒诸子曰:‘吾少学不修,年五十方知读书,故有今名。吾本寒贱,仕至二千石,当立纲纪,乃作五箴以规卿士,虽未终朝而天下称善,然亦自恨知人不明,无补时务。’”

哲人:指贤明的人士,《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负岩廊:指隐居。

【赏析】

此诗是挽尤端明(端明即欧阳修)的悼亡之词。全词以赞颂之词为主,抒发了诗人对尤端明的怀念之情和对其一生的评价。

首句“身际乾坤盛”,赞美了尤端明身处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次句“家传祖笏棠”,称赞他的家族世代都才华横溢,如棠梨般茂盛灿烂;第三句“典型周大雅”,比喻他具有高超的道德品质,堪比古人周公旦;第四句“人物鲁灵光”,赞扬他像古代贤人鲁国孔丘一样,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四句都是从正面去评价尤端明。

第五句“厚德千钧重”,形容尤端明的德行非常厚重,就像千钧重物一样重要;第六句“明时一鉴亡”,意思是在明智的时代里,尤端明却遭受了奸佞小人的陷害。这里的“明”字暗含了尤端明的遭遇和命运。

第七句“哲人今已矣”,感叹这位贤明的人已经离世;最后两句“梦卜负岩廊”,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尤端明的思念之情。整首词通过对尤端明生前事迹的描绘,以及对其死后命运的叹息,表达了诗人对贤人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