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拥莆穰不作声,起来城上已残更。
卷衾还却披衣出,此际如何睡得成。
【注释】
又用韵简朔斋:此句诗题。
简,通“拣”。
朔斋,即朔日斋戒的日子,这里指斋戒后的第二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斋戒之后第二天所作,描写了诗人斋戒后的所思所感。
首联“僮拥莆穰不作声”,意思是:仆人抱着被褥,也不说话。“莆”,即“蒲”,一种植物的茎,可以做成席子。“穰”,即草,也可以用来铺床。“作声”在这里指的是有声音的意思。“不言不语”则是指仆人对主人的起居并不关心,只是默默地做事。这里的“不言不语”并不是指仆人懒惰或不勤快,而是指他们懂得主人需要休息和静养,因此才会如此地默默无闻。
颔联“起来城上已残更”,意思是:一觉醒来,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刻了。“残更”是旧时夜晚用来表示时间的一种说法,意思是深夜时分,已经过了三更天,也就是说到了半夜时分了。“城上”则是指城外或者高处,这里是说诗人从高楼或者城墙上看到了夜晚的景象。
颈联“卷衾还却披衣出”,意思是:我卷起被子,然后走出屋去。“还却”则是反覆的意思,也就是反复的意思,这里是说反复地做某件事情。“披衣”则是脱下衣服的意思。这里的“披衣”并不是真的脱掉衣物,而是指脱掉身上的束缚或者说是放下心中的负担。
尾联“此际如何睡得成”,意思是:在这样的时候,我怎么能够安心地睡觉呢?这里的“如何”则是询问的方式,表示对事情的疑惑或者担忧。“得成”则是实现的意思,这里是说无法实现或者不能够实现的意思。这里的“如何”并不是真的表达质疑,而是表达对事情的不确定或者忧虑。尾联则是指诗人对于自己的睡眠状态感到不安或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