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箔香销晓梦回,惊残楼角动寒梅。
夜来颇觉风霜薄,问讯南枝开未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能力。此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同时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做到有理有据。本题要求“赏析”,因此答题时既要指出该诗运用了哪种或哪几种表现手法,又要指出这种表现手法在表情达意上起什么作用,最后还要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句“翠箔香销晓梦回”,写春宵梦醒后的情景。这两句的意思是:晨曦微露,翠绿色的帷幕被风吹落,我惊醒在春夜的梦境中。“翠箔”即翠幕,“香销”指香已散尽,“晓梦”是说梦醒的时间是在黎明之前。“惊残楼角动寒梅”是说惊破我的好梦的是那寒冷的梅花,“惊残”是惊醒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晨光熹微,翠绿的帷幕被风吹落,我从梦中醒来。“惊残”二字用得十分巧妙,既写出了梦境之美妙,又写出了春寒之刺骨。“楼角”指的是楼顶的檐角。这里指代了天,因为只有天才会动。“动寒梅”,点出季节为早春,也暗含着诗人当时的心情:因春寒而心伤。

第二句“夜来颇觉风霜薄”,写诗人夜来的心情。这句的意思是说:昨夜的天气,颇觉风霜不盛。“颇觉”是觉得,“风霜薄”,指春日的天气,因为春天天气渐暖,所以感觉不到风霜之重。“颇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寒而心伤,也表达了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问讯南枝开未开”,意思是:我想问问南边的树枝是否已经开放了?“南枝”指北国的枝条。“南枝”,借指春天。这两句的意思是:昨夜的天气,颇觉风霜不盛。我想问问北国的枝条是不是已经开放了。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春寒之中,心情郁郁寡欢,他渴望春天的到来,盼望春天能够驱赶心中的寒冷和寂寞,然而春天似乎还没有来临,诗人只好向远在他方的友人打听一下,他的家乡是否也到了花开时节。

整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夜来的感受,五、六句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之情,最后一句以问句收尾,将前面的叙述收束,使诗歌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答案】

翠箔香销晓梦回

晨曦微露,翠绿色的帷幕被风吹落,我从梦中醒来。

惊残:惊破了美好的梦境。

夜来颇觉风霜薄

昨夜的天气,颇觉风霜不盛。

问讯

我想问问北国的枝条是不是已经开放了。

南枝:借指春天。

赏析:“惊残楼角动寒梅”一句,用笔轻灵,极富情趣。诗人从梦中惊起,原来是一阵春风送来了花香。这时他抬头仰望夜空,只见残灯余烬尚存的翠帘已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而那高悬于屋梁的一弯明月则正把淡淡的清辉洒满整个房间,给沉睡中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暖意。此时,他忽然听到一声声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仿佛是从窗外传来;他又闻到阵阵扑鼻的清香,仿佛是从窗棂飘进。这些声音和气味,都使他感到十分惬意。可是,正当他沉浸在这美好的氛围之中时,忽然又听到了一阵“断续悲切”的琴声,使他不禁想起了那些流落异乡、思念亲人的游子们;接着,他又想到自己如今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无法与故乡亲友们见面共话衷肠,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酸楚之感。这酸楚之感,正是他此刻最需要的一种情感体验。于是,他决定再闭上眼睛继续入睡。可是就在他即将再次合上眼睛的时候,忽听有人敲门。他连忙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一位朋友前来拜访他。朋友见他已经睡下,便向他道了一声晚安后就走了。临走前,他还特地嘱咐说:“你要好好地休息啊!”

此诗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它不仅成功地捕捉住了春天的美好气息,而且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以及他与友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情谊,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