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同游,平生志、相期霄壑。今老矣,儒冠宁误,戎装徒著。卷起鲸鲵江海事,放教禽鸟山林乐。问尚堪、舞剑渡河无,公应莫。
粟可饭,衣从恶。秫可酒,茶胜薄。但此身长健,老天不错。竹院昼闲参内景,蒲团夜坐披圆觉。愿此生、无愧北山猿,西湖鹤。

【注释】竹马:儿童游戏时骑的竹制马。相期:互相期许。儒冠:指读书做官。戎装:指武装保卫国家。卷起:收起。鲸鲵:泛指水族和陆地上的猛兽,也比喻敌人。禽鸟:飞鸟与走兽,泛指动物。尚堪:还堪。公应:我应当。粟(liào):古代粮食单位,一石为一百升。衣从恶:穿着粗劣的衣服。秫:高粱。酒:指美酒。圆觉:佛教语,指觉悟、智慧。北山猿:晋代人向秀在山中遇见一只白猿,白猿因怀念故友而悲哀,向秀因此写下《思旧赋》。西湖鹤:宋代诗人林逋隐居西湖旁,爱鹤,常在孤山放鹤,自号“梅妻鹤子”,后被贬至杭州任知州,曾作诗:“与君别于今岁暮,世事他年重看渠。”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作者晚年归田后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林生活的向往。全词以议论为主,夹杂一些描写、抒情,语言平易自然,风格质朴无华。

开头两句说,当年与竹马儿一起玩耍,平生的志愿是一起到高山上云游。现在老了,那身儒生的服装有什么用呢?现在只能穿上戎装去保护国家。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薄之情。“今老矣”三字,道出了作者对名利的看破,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儒冠”,指的是读书时的帽子;“戎装”,指的是战时戴的服饰。这里用“宁误”,“徒著”,写出了自己对名利的看透,以及自己对于名利的态度。“卷起鲸鲵江海事,放教禽鸟山林乐。”“卷起”二字,既写出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态度,也显示出作者对于自然界的热爱。“禽鸟”在这里指代了作者自己。“放教”二字,写出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态度,即不追求名利。“问尚堪”、“粟可饭”、“秫可酒”、“茶胜薄”,这四句写自己虽然生活困苦,但是仍然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并且能够享受美食佳肴。最后三句,“但此身长健,老天不错”,“竹院昼闲参内景”,“蒲团夜坐披圆觉”。这三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佛教的信仰。“此身长健”,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能一直健康下去。“老天不错”,是对上天的感激,感谢上天让自己能一直健康下去。“竹院昼闲参内景”,“蒲团夜坐披圆觉”,写出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以及对生活的满足。

整首词抒发的是作者对名利的看透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