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青春,都只恁、堂堂过了。才解得,一分春思,一分春恼。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
花正似,人人小。人应似,年年好。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不恨碧云遮雁绝,只愁红雨催莺老。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

满江红 · 其二甲申春侍亲来利州道间

衮衮青春,都只恁、堂堂过了。才解得,一分春思,一分春恼。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

花正似,人人小。人应似,年年好。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不恨碧云遮雁绝,只愁红雨催莺老。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

注释:

  1. 衮衮:形容春光明媚的样子。
  2. 过了:过完了。
  3. 春思:春天的思念。
  4. 一分:一点点。
  5. 儿态:少女的体态。
  6. 庭院:院落。
  7. 池塘草:长在池边的草。
  8. 问:探问。
  9. 不恨:不怨恨。
  10. 碧云:青白色的云彩。
  11. 莺老:黄莺老去。
    赏析:
    此词为作者在甲申(公元1144年)春天扈从侍亲途中所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情言志。全篇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伤春之叹。
    起首三句写春天的美好景象。“衮衮”形容春光明媚,生机勃勃,“都只恁”则是说一切都过去了。“春思”与“春恼”,分别写出了春天带给人们的喜怒哀乐。
    接着写少女的体态和梦境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少女的体态和梦中所见,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与期待。
    然后写对春天的感慨和思考。春天虽然美好,但同时也让人感到烦恼。因为春天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有喜悦也有悲伤。这种复杂的感受,既源于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也源于对自身情感状态的认识和反思。
    最后一句以“最苦”二字作结,点出了作者心中最痛苦的感受:在月明之夜,独自守着茅店,听着鸡鸣之声,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忧愁与无奈。这种痛苦的感受,既是对春天带来的美好回忆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