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青春,都只恁、堂堂过了。才解得,一分春思,一分春恼。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
花正似,人人小。人应似,年年好。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不恨碧云遮雁绝,只愁红雨催莺老。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
满江红 · 其二甲申春侍亲来利州道间
衮衮青春,都只恁、堂堂过了。才解得,一分春思,一分春恼。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
花正似,人人小。人应似,年年好。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不恨碧云遮雁绝,只愁红雨催莺老。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
注释:
- 衮衮:形容春光明媚的样子。
- 过了:过完了。
- 春思:春天的思念。
- 一分:一点点。
- 儿态:少女的体态。
- 庭院:院落。
- 池塘草:长在池边的草。
- 问:探问。
- 不恨:不怨恨。
- 碧云:青白色的云彩。
- 莺老:黄莺老去。
赏析:
此词为作者在甲申(公元1144年)春天扈从侍亲途中所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情言志。全篇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伤春之叹。
起首三句写春天的美好景象。“衮衮”形容春光明媚,生机勃勃,“都只恁”则是说一切都过去了。“春思”与“春恼”,分别写出了春天带给人们的喜怒哀乐。
接着写少女的体态和梦境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少女的体态和梦中所见,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与期待。
然后写对春天的感慨和思考。春天虽然美好,但同时也让人感到烦恼。因为春天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有喜悦也有悲伤。这种复杂的感受,既源于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也源于对自身情感状态的认识和反思。
最后一句以“最苦”二字作结,点出了作者心中最痛苦的感受:在月明之夜,独自守着茅店,听着鸡鸣之声,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忧愁与无奈。这种痛苦的感受,既是对春天带来的美好回忆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