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久言别,今秋忽此来。
访我湖山上,连月相追陪。
和诗动盈轴,举酒必尽罍。
使我增眼明,顿觉忘衰颓。
方将走山谷,乘兴共寻梅。
一笑坐花下,覆此黄金杯。
俄然告我去,遮路挽不回。
匆匆陈祖席,再豁怀抱开。
自古论治道,常患无人才。
如子虽寒素,万口称贤哉。
时运偶未至,半在困尘埃。
从今脱选调,宁复嗟淹回。
会见日千里,腾跃如龙媒。
愿言更努力,圣主方筑台。
诗句释义
1 之子久言别,今秋忽此来:
- 子:对董伯玉的称呼。
- 久言别:之前多次告别。
- 今秋:今年秋天。
- 忽此来:突然来到这里。
- 译文:你(董伯玉)一直说要离开,但今年秋季你却突然来到。
- 访我湖山上,连月相追陪:
- 访我湖山:拜访我的湖山,即指作者的居所。
- 连月:连续的月亮。
- 追陪:陪伴。
- 译文:你在湖山中拜访(我),我们连续数月相伴。
- 和诗动盈轴,举酒必尽罍:
- 和诗:应和(或作诗)。
- 动盈轴:充满(诗歌)的轴卷。
- 尽罍:喝完(酒杯)。
- 译文:应和的诗歌充满了轴卷,喝酒时必定要喝得尽兴。
- 使我增眼明,顿觉忘衰颓:
- 增眼明:使目光更加明亮。
- 顿觉:立刻感觉到。
- 衰颓:颓废、衰老。
- 译文:你的和诗让我的思绪变得更加敏锐,使我立刻感觉摆脱了衰老的颓败。
- 方将走山谷,乘兴共寻梅:
- 方将走:正要走,打算去。
- 走山谷:前往山谷。
- 乘兴:随着兴致。
- 译文:正要踏上通往山谷的小道,一起寻找那些盛开的梅花。
- 一笑坐花下,覆此黄金杯:
- 一笑:笑一笑。
- 坐花下:坐在花朵旁边。
- 覆此黄金杯:把这一金杯覆盖(当作花)。
- 译文:在花朵旁笑一笑,用它作为覆盖物,象征地将一杯金杯覆盖(当做是花朵)。
- 俄然告我去,遮路挽不回:
- 俄然:忽然;不久。
- 告我:告诉我。
- 遮路:阻挡道路。
- 挽不回:无法挽回。
- 译文:忽然通知我你要离去,我尽力阻拦也无法阻止你离开。
- 匆匆陈祖席,再豁怀抱开:
- 陈祖席:摆开宴席,表示告别。
- 豁怀抱:敞开胸怀。
- 译文:匆忙中摆出离别的宴席,再次打开胸怀接受离别的痛苦。
- 自古论治道,常患无人才:
- 自古:自古以来。
- 论治道:讨论治国之道。
- 常:常常。
- 患:担忧、烦恼。
- 译文:自古以来谈论治国之道,经常感到担心缺乏人才。
- 如子虽寒素,万口称贤哉:
- 若子:像你(董伯玉)。
- 虽:即使、虽然。
- 寒素:贫寒朴素。
- 万口称贤哉:众人称赞你为贤人。
- 译文:即使你是贫寒朴素之人,也有许多口口声声称赞你是贤人。
- 时运偶未至,半在困尘埃:
- 时运:时运,时机或运气。
- 偶未至:恰好没有到达。
- 半在:一半是在。
- 困尘埃:处于困境之中。
- 译文:你的时运恰巧没有到来,有一半时间是在困境中。
- 从今脱选调,宁复嗟淹回:
- 从今:从现在开始。
- 脱选调:摆脱了被选中的官员选拔过程。
- 宁可:宁愿。
- 嗟淹回:叹息自己被耽搁。
- 译文:从现在开始摆脱官员选拔的过程,宁愿叹息自己的被耽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董伯玉的离别和重逢,展示了友情的深厚和人生的无常。诗中的“古今之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波折。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情、人生的感慨,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