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天回十二章,诏移清跸幸胶庠。
六龙稳转桥门曲,多士横穿锦仗行。
俎豆威仪瞻阙里,东西风教自周王。
太平谁谓初无象,四海形容在一堂。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皇帝驾临太学,与学子们一同学习、探讨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日月天回十二章,诏移清跸幸胶庠。
诗句1:日月天回十二章,诏移清跸幸胶庠。
注释:在古代,天子出行时,有特定的仪仗和礼仪,其中“日月”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威严;“十二章”则是指天子的服饰上绣有十二种不同的图案,代表着天地万物。这里指的是皇帝来到太学,与学子们一同学习和探讨。

六龙稳转桥门曲,多士横穿锦仗行。
诗句2:六龙稳转桥门曲,多士横穿锦仗行。
注释:这里的“六龙”指的是皇帝的仪仗队中的马匹,它们被缰绳紧紧束缚着,显得非常稳定;而“多士横穿锦仗行”则形容了学子们穿梭在华丽的仪仗队伍中的情景,显得既庄重又热闹。

俎豆威仪瞻阙里,东西风教自周王。
诗句3:俎豆威仪瞻阙里,东西风教自周王。
注释:俎(zǔ)和豆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器具,这里用来比喻学子们的学业;阙里指的是太学,是天子培养人才的地方;东西风教则是指东周时期儒家学派的学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思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学子们在太学的殿堂里,观摩着俎豆(祭祀用的器具),聆听着东西风教(儒家学派的学说),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太平谁谓初无象,四海形容在一堂。
诗句4:太平谁谓初无象,四海形容在一堂。
注释:在这里,“太平”指的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时代;“谁谓”是一个反问词,表示疑问的语气;“初无象”则意味着在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之前,人们对于国家的治理和人民的福祉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四海形容在一堂”则是指所有的国家和人民都被纳入了同一个大家庭,共同享受着太平盛世带来的幸福和繁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时代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帝驾临太学的场景,展示了学子们在太学的学习氛围和成长过程。同时,通过对天子与百姓、学者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