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山丛古木,萦带多美竹。
右山少平地,硱磳断苍玉。
于此岂无竹,萧疏倚岩谷。
上参九顶道,俯浸青溪澳。
于彼岂无石,嵌崖大如屋。
景业读书处,基构有遗躅。
始吾购二山,何为不相属。
中间古兰若,台观当山腹。
岩洞九十七,龙蛇所潜伏。
昔人作轩榭,高深寄林麓。
我乃巢西崦,手自亲锄斸。
青溪漫无际,岛屿相重复。
雨馀山更佳,春流涨平峪。
下瞰池阳市,修烟弄芬馥。
大江天上来,淮山点眉绿。
老夫岂无意,落日傲鸿鹄。
东岭亦诛茆,小庵粗容足。
六峰引南睇,九华势相续。
白云与谁期,千载媚平陆。
清旷无俗韵,修明资远目。
去秋已种麦,今春复栽粟。
野老岂余欺,东坡幸膏沐。
二山谁与适,最与枯藤熟。
相见讵无人,顾我真麋鹿。
百年一瞬事,何暇知委曲。
得此化馀年,不问君平卜。

【注释】

1.二山:指左山和右山。

2.丛(cóng):聚集,众多。

3.萦(yíng)带:环绕着。多美竹:有很多竹子。

4.硱(pī)磳(hù):大石头。断苍玉:像苍玉被切断一样。

5.于此:在这个地方。岂无:岂不没有。萧疏:稀疏的样子。倚岩谷:靠在岩石上。

6.九顶道:九个山顶的路。上参:向上攀登。

7.青溪澳(ào):青溪边的水滩。

8.石:指岩石。嵌崖:嵌入山崖之中。大如屋:像屋子那么大。

9.景业读书处:是读书的地方。基构:基础构造。有遗躅(zhú):留下了遗迹。

10.始吾购二山:开始我买这两山时。

11.古兰若:古老的寺院。台观:台榭、楼阁。当:对着。

12.岩洞九十七:山洞有九十七个。龙蛇:形容山势弯曲。潜:藏伏。

13.轩榭:古代一种高敞的房屋建筑。林麓:林木的坡地。

14.巢西崦:把巢居的小屋建在西面的山坳。手自亲锄斸(zhōu):亲手亲自去锄草。

15.漫无际:没有边际。岛屿相重复:岛屿接连不断。

16.雨馀:雨后。山更佳:山景更好。春流涨平峪:春天江水上涨填满山谷。

17.池阳市: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境内。

18.修烟:浓烟。弄芬馥(fú):使香气四溢。

19.大江天上来:长江从天上流淌而来。淮山点眉绿:淮河一带的山峰翠绿如画。点:点缀。

20.老夫:诗人自称。岂无意:难道没有意思?落日傲鸿鹄(hú):落日时分傲慢地对待鸿雁。

21.诛茆(máo):除草。小庵粗容足:简陋的小房子勉强可以容纳下脚。

22.六峰引南睇(dié):六个山峰向南眺望。九华势相续:九华山的气势连绵不断。

23.白云:云彩。谁期:期待谁的到来?千载媚平陆:千年来一直美丽得令人陶醉。

24.清旷无俗韵(yùn):高雅而没有世俗的音韵。修明资远目:修养明亮有益于远望。

25.去秋已种麦:去年秋天我已经种上了小麦。今春复栽粟:今年春天又种了小米。

26.野老:乡下老人。余欺:欺骗自己。东坡:指苏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幸膏沐(guā mò):有幸受到滋润。膏沐:洗头沐浴。比喻恩惠。

27.化余年:度过剩下的岁月。不问君平卜(bǔ):不去占卜吉凶祸福。

【赏析】

此诗写于元丰二年(1079),诗人初到黄州,游览了当地的山水风光,并作此记游抒怀之作。全诗通过描写左山、右山的秀丽景色以及与友人交往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归隐山林、寄情自然的情怀。

首联写左山、右山的景色,描绘出两山的美丽画面:左山丛聚着茂密的树木,环绕着众多美丽的竹子;右山少平地,巨石嶙峋,如同断开的苍玉。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左山、右山的自然景色,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氛围。

颔联写左山、右山的特点,进一步突出了这两座山的独特之处:左山虽少平地,却有“硱磳断苍玉”之奇;右山虽有不平之处,但有“嵌崖大如屋”之势。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两山的特点,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颈联写左山、右山的人文景观,描绘出左山、右山下的人们生活状态:左山上有古人留下的轩榭、台阁等遗迹,人们居住在此,享受着山林的宁静;右山下有小庵,供人们休息所用。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左山、右山下的人们生活状态,也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和热爱之情。

尾联写左山、右山的地理位置,进一步突显两山的美景:左山位于东边,有九个山顶的路通向远方;右山位于西边,有九十九个山洞和龙蛇潜伏其中。这些诗句不仅描绘出了两山的地理位置,也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左山、右山的描绘和对人文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两山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