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雪未消,秋浦春太早。
柳萼为谁开,梅花同我老。
少年薄游意,落日晴空杳。
林下寂无人,烟外啼幽鸟。
【注释】
南山:指庐山,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南。雪未消:指山中积雪尚未消融。
秋浦:指长江下游一带。春太早:春意过早地到来。
柳萼:指春天的柳叶开始发芽时。
梅花:指冬天盛开的梅花。
薄游:年少时轻快地游览。
林下:指山林之中。
烟外:指远处的树林之外。
幽鸟:声音幽深的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画卷:
首句“南山雪未消”,点出时间是在初冬,但天气已经转暖。“雪”字用得非常准确,既写出了雪的颜色,又表现出雪质之细,同时暗喻着人的心情。次句“秋浦春太早”,进一步写季节变化之速。“秋浦”即指江水北岸的秋浦县;“春太早”则与前句的“雪未消”相应和。两句一气呵成,将初冬到春天的过渡写得十分自然。
第三、四句是全篇重点,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柳萼为谁开”,“萼”,花萼,即花的苞片,这里借指梅花。“柳萼”即是指梅花刚露出的花苞。“开”字用得很有分量,它不仅写出了梅花含苞欲放的娇嫩,而且暗示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梅花同我老”,则将梅花人格化了。诗人以梅花自比,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却依然如梅花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情怀。
“少年薄游意,落日晴空杳”两句,诗人回忆起当年年少时轻快地游览的情景。“薄游”是轻淡的游览,“落日晴空杳”则表现了旅途中的愉快心情。
“林下寂无人,烟外啼幽鸟”,则转入描写静景,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林下”指山林之中,“烟外”指远处的树林之外。这两句通过描写林下无人,远处有鸟啼叫的幽静场景,烘托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作比喻,把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