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高哉,岿然为江东之巨镇兮,壁立于两浙之上游。
摩天戛日以直上,阳枝阴派盘数州。四海不知两根本,行人但觉云飞浮。
尝试芒鞋竹枝迨乎其间兮,一溪桃杏红烂熳,万壑松柏寒飕飕。
悬崖绝磴可望不可到兮,古木倒挂险更遒。上有灵泉瀑布千万道,如银河自天争泻而竞注兮,砅雷溅雪隐现穿林幽。
中有青鸾黄鹤千万对,雄倡雌和迭舞而交鸣兮,深林自适复有雪白数点之猿猴。
山中自昔无历日,花开叶落成春秋。残英脱叶不知其所从来兮,但见夫涧谷之间桃花如扇,松花如纛,竹叶如笠,莲叶如舟。
菖蒲九节喂白鹿,灵芝三秀眠青牛。人间三月春已暮,洞中花卉春长留。
奇香异气逐风去,散落尘世谁能酬。黄山高哉,云际一峰尚可画,云外一峰画不得,霜缯铺了掉首休。
黄山高
【注释】“岿然”是高大的样子,形容黄山山势高耸。“江东”指今天的江苏、安徽一带。“阳枝阴派”即阳刚之气和阴柔之气。“两根本”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译文:黄山高啊,巍峨屹立于江东大地的中央,它像一座巨镇一样矗立在两浙地区的上游。
赏析:诗的开篇就对黄山的高度作了形象的描绘,“岿然为江东之巨镇兮,壁立于两浙之上游。”这两句既写出了黄山的雄壮,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摩天戛日以直上,阳枝阴派盘数州。
译文:摩天的山峰直插云天,阳光照耀着山峰,形成一道道光柱,穿过山谷,照亮了整个山谷。
赏析:此句描绘了黄山的景色。“摩天戛日以直上”,形容黄山的高峻,直刺云端;“阳枝阴派盘数州”,则描绘出黄山的气势如虹,横亘千里。
四海不知两根本,行人但觉云飞浮。
译文:四海之内,人们并不知道黄山的两个根本所在,行走的人只觉得云雾飘渺,仿佛在云端飘浮。
赏析:此句进一步强调了黄山的壮丽。“四海不知两根本”,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壮丽无比的感叹。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尝试芒鞋竹枝迨乎其间兮,一溪桃杏红烂熳,万壑松柏寒飕飕。
译文:诗人穿上芒鞋,手持竹枝,漫步在黄山之间,只见溪边桃花盛开,一片红烂;山谷中的松树、柏树也披上了厚厚的雪衣,发出阵阵寒意。
赏析:此句描述了诗人在黄山间的所见所感。“尝试芒鞋竹枝迨乎其间兮”,诗人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黄山的自然之美;而“一溪桃杏红烂熳,万壑松柏寒飕飕”,则进一步丰富了黄山的色彩和质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悬崖绝磴可望不可到兮,古木倒挂险更遒。
译文:黄山的峭壁陡坡,令人望而生畏。那些古老的树木倒挂在空中,显得更加险峻。
赏析:此句通过对黄山绝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悬崖绝磴可望不可到兮”,形象地展现了黄山的险峻;而“古木倒挂险更遒”,则进一步突显了黄山的神奇。
上有灵泉瀑布千万道,如银河自天争泻而竞注兮,砅雷溅雪隐现穿林幽。
译文:黄山顶上有无数条灵泉瀑布,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一般,水流湍急,溅起的水花犹如冬雪般洁白。
赏析:此句描绘了黄山上的自然景观。“灵泉瀑布千万道”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上的瀑布数量之多、形态各异;“如银河自天争泻而竞注兮”则赋予了这些瀑布以生动的形象和动态美。
中有青鸾黄鹤千万对,雄倡雌和迭舞而交鸣兮,深林自适复有雪白数点之猿猴。
译文:黄山中还有千万对青鸾、黄鹤相伴,它们或雄唱或雌应,交替起舞,相互呼应。深林之中,还栖息着数只雪白色的猿猴。
赏析:此句描写了黄山上的动物生态。“青鸾黄鹤千万对”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上鸟类的繁多;而“雄倡雌和迭舞而交鸣兮”则赋予这些动物以诗意,使其成为黄山的一部分。
山中自昔无历日,花开叶落成春秋。残英脱叶不知其所从来兮,但见夫涧谷之间桃花如扇,松花如纛,竹叶如笠,莲叶如舟。
译文:黄山中自古就没有日历,春天来临时万物生长,夏天时百花竞艳,秋天时落叶纷飞,冬天时白雪皑皑。无论春夏秋冬,这里的风景都如此美丽。
赏析:此句描述了黄山四季的变化及其美景。“花开叶落成春秋”形象地描绘了黄山四季分明的特点;而“残英脱叶不知其所从来兮,但见夫涧谷之间桃花如扇,松花如纛,竹叶如笠,莲叶如舟”则进一步丰富了黄山的色彩和质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菖蒲九节喂白鹿,灵芝三秀眠青牛。人间三月春已暮,洞中花卉春长留。
译文:菖蒲丛中还有九节菖蒲喂养白鹿,灵芝丛中还有三朵灵芝沉睡在青牛身上。虽然人间已经到了春天末尾,但洞中的花卉却依然茂盛不衰。
赏析:此句描述了黄山中的动植物生态及自然环境。“菖蒲九节喂白鹿”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中动植物和谐共生的景象;而“灵芝三秀眠青牛”则赋予了这些动植物以生命力,使其成为黄山的一部分。
奇香异气逐风去,散落尘世谁能酬。黄山高哉,云际一峰尚可画,云外一峰画不得,霜缯铺了掉首休。
译文:黄山上散发出奇特的香气和奇异的气息随风飘散而去,这些香气和气息仿佛能穿越时空,让人们为之倾倒。然而,即使将这些香气和气息绘制下来,也只能留下一些模糊的影子,无法完全捕捉到它们的精髓。因为,这些香气和气息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殆尽。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美景的赞叹之情。“奇香异气逐风去”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上独特的香气和气息随风飘散的景象;“散落尘世谁能酬”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香气和气息的珍贵和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