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从来管别离,可伤此地判东西。
恨无短羽追鹏翮,一任狂风送马蹄。
明月层楼双旅思,青天万里一云梯。
到头千佛名经上,年弟年兄取次题。
【注释】
送人赴上庠(xiào)解试:送友人参加乡试。
南浦:泛指水边之地,这里指送别的地点。
可伤:令人伤感。
判东西:分东西。这里指分别。
短羽追鹏翮(hé):比喻想飞向高远。鹏,大鸟,传说中能飞到万里之外。翮(hé),鸟张开的羽毛,用来飞翔。
狂风送马蹄:意谓风助马蹄,使马奔驰如飞。
明月楼:指有月的高楼,这里指送别的地点。
青天万里一云梯:指天空辽阔无边,如同登天的云梯。
千佛名经:佛教经文,多有千字以上者。
年弟年兄:年纪小的、资历浅的兄弟。取次题:随意地作答。
【赏析】
这是一首惜别诗。诗人在临行之际写此赠别,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流露出自己仕途失意的苦闷心情。全诗语言平易,风格质朴,但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首联起句用典。南朝宋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王勃《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都是说离别。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说明南浦是离别之地,与“管别离”的“从来”相呼应;“此地分东西”的“可伤”则写出了作者的惜别之情。这两句以议论入诗,又以“从来”二字点出,显得自然贴切,不落俗套。
颔联写诗人要追随友人一同赶去参加考试,但却无力帮助朋友,只得任其随风吹马而去。一个“恨”字道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无奈之情。“恨”字直抒胸臆,情深意切,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殷切期望。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诗人登上明月楼,眺望着远方的天空,只见那一轮明月挂在高楼之上,为友人送行。然而,诗人却无法陪伴在友人身旁,只能默默地望着他的身影渐行渐远。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月亮比作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仿佛是专为送友而建的。这样既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皎洁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尾联以议论入诗,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苦闷心情。诗人认为,人生在世,应该不断进取,不断努力。而如今自己却身处官场之中,却无计可施,只好寄希望于未来。这种感叹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士子的无奈和困惑。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高尚的情操。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总之,这首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