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前言与往行,尧夫非是爱吟诗。

【其九十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出入时。

草软沙平月陂下,云轻日淡上阳西。

花深柳暗铜驼陌,风暖莺娇金谷堤。

尽是尧夫行乐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其九十九】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春秋后语时。

七国纵横如破的,九州吞吐若枰棋。

君臣自作逋逃主,将相无非市井儿。

篆入草书犹不误,尧夫非是爱吟诗。

【其一〇〇】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晚步时。

信意遂过高祖宅,因行更上魏王堤。

设如终久全无托,何似当初都不知。

料得鬼神知此意,尧夫非是爱吟诗。

【其一〇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处困时。

事体极时观道妙,人情尽处看天机。

孝慈亲和未必见,松柏岁寒然后知。

匪石未闻心可转,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句释义

首尾吟一百三十五首

不止前言与往行,尧夫非是爱吟诗。
【其九十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出入时。
草软沙平月陂下,云轻日淡上阳西。
花深柳暗铜驼陌,风暖莺娇金谷堤。
尽是尧夫行乐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其九十九】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春秋后语时。
七国纵横如破的,九州吞吐若枰棋。
君臣自作逋逃主,将相无非市井儿。
篆入草书犹不误,尧夫非是爱吟诗。
【其一〇〇】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晚步时。
信意遂过高祖宅,因行更上魏王堤。
设如终久全无托,何似当初都不知。
料得鬼神知此意,尧夫非是爱吟诗。
【其一〇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处困时。
事体极时观道妙,人情尽处看天机。
孝慈亲和未必见,松柏岁寒然后知。
匪石未闻心可转,尧夫非是爱吟诗。

译文

  • 首尾吟一百三十五首:这首诗共135首,可能是指诗歌的数量或某种形式的总称。
  • 不止前言与往行,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作者并非单纯喜爱吟诗,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表达方式。
  • 诗是尧夫出入时:指诗歌反映了诗人尧夫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情感和思考。
  • 草软沙平月陂下: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亮照耀下的平静景象。
  • 云轻日淡上阳西:描绘了一个晴朗的下午,天空中的云彩轻盈,阳光柔和。
  • 花深柳暗铜驼陌,风暖莺娇金谷堤:描述了铜驼巷和金谷堤两旁的花木葱茏,春风吹拂着温暖的阳光。
  • 尽是尧夫行乐处,尧夫非是爱吟诗:表达了尽管尧夫喜欢在各处游玩享受生活,但他并非只是通过吟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诗是春秋后语时:这里的“春秋”可能指的是《春秋》一书,意味着诗歌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语言特点。
  • 七国纵横如破的的,九州吞吐若枰棋:描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纷争以及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
  • 君臣自作逋逃主,将相无非市井儿:这里用“逋逃主”和“市井儿”来形容一些统治者和将领的形象,暗示他们逃避责任或追求权力的行为。
  • 篆入草书犹不误:表达了即使使用篆书这样的古老字体,也能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
  •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晚步时: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尧夫并不是因为喜爱吟诗而写作,而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即他晚年散步时创作的诗歌。
  • 事体极时观道妙,人情尽处看天机:这里的“极时”和“尽处”可能指的是事物发展到极端或者事情到达尽头时的状态。
  • 孝慈亲和未必见:表达了孝顺和慈爱并不一定能够被所有人理解或感受到。
  • 松柏岁寒然后知: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只有经历严寒才能看出松柏的坚韧。这里用来比喻只有经过困难和考验才能真正理解尧夫的内心世界。
  • 匪石未闻心可转:这里的“匪石”指不固定的石头,意味着不能仅仅依靠外在的事物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尧夫对诗歌的热爱及其在特定时刻的创作。每一句都充满了哲理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尧夫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究内在本质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