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绕招提,危磴迎屐齿。
泉声去悠悠,秀色来亹亹。
定林得幽处,胜践发新喜。
当年手种树,来禽杂青李。
横斜照壁诗,平淡如止水。
尚想扶风帐,横经多士子。
奈此后学徒,发冢用诗礼。
朝回丹青像,暮撤配食簋。
空馀古祠荒,老木寒藤委。
遗像犹便便,念往悲复起。
举似与山僧,山僧岂知此。
日暮归去来,林深足荆杞。
【注释】
游定林:指游山。定林,即定林寺的别称。招提,古印度佛教徒所修之地,这里借指寺庙。危磴迎屐齿:指登山时踩在石磴上,有如履屐齿之感(屐齿即木屐的齿状部分)。悠悠,形容泉水的声音悠长。亹亹,形容山色青绿而茂盛的样子。定林得幽处:指定林寺幽静清雅。胜践发新喜:指游览胜地,心情舒畅。当年手种树:指当年定林寺住持为寺庙植下的柏树。来禽杂青李:指春天到来时,鸟儿飞来,树上果实成熟。横斜照壁诗:指墙壁上的壁画。平淡如止水:指墙壁上的画,如同止水一样平静无波。尚想扶风帐,横经多士子:指当年定林寺的学者们。扶风帐,指帐篷,这里指读书用的书桌。横经,指诵读经典、讲解经书。多士子,指当时的读书人。奈此后学徒,发冢用诗礼:说那些后来的徒弟们,挖开坟墓盗取死者的遗物,却用诗歌礼节去祭祀。发冢,盗墓。用诗礼,用礼仪形式进行祭祀。朝回丹青像,暮撤配食簋:早晚供奉神祗的祭品,早上回来时陈列在佛像前,晚上撤掉放在饭桌上。丹青,指画像。像,佛像。配食,指供奉食物给神祗享用。空馀古祠荒,老木寒藤委:只留下空荡荡的古庙和荒凉的老树。老木寒藤委,形容树木已经枯萎,枝条低垂。遗像犹便便,念往悲复起:指寺庙里的佛像还保存完好,想起往事不禁悲伤起来。便便,形容佛像端庄肃穆。举似与山僧,山僧岂知此:告诉山上的老和尚,山中的人怎么会知道这些事呢?举似,告诉、禀报。山僧,对出家人的尊称。岂知此,岂会知道这些事呢?日暮归去来,林深足荆杞:天色已晚,回到山林深处,那里有荆、枸杞等野生植物。荆,一种灌木。杞,一种小乔木或灌木。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游览定林寺所见景物及感慨。全诗以游历为线索,由外及内,由景及情,由近及远,层层推进,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定林寺及其历史变迁和现状的感慨和惋惜之情。
首联“青山绕招提,危磴迎屐齿”描写了定林寺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险峻陡峭的山路。青山环绕着招提寺,攀登陡峭的山路就像走在石梯上。这一联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观,为后文的游览活动作了铺垫。
颔联“泉声去悠悠,秀色来亹亹”描绘了定林寺内的泉水潺潺流淌的声音以及山色秀丽宜人的景象。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定林寺的幽静之美,为下文的参观体验做了铺垫。
颈联“定林得幽处,胜践发新喜”则转入对定林寺的参观感受。作者认为在这样幽静的地方游玩,让人感到心情舒畅,充满了新的惊喜。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定林寺的喜爱和对这次游览经历的喜悦之情。
尾联“发冢用诗礼,朝回丹青像,暮撤配食簋”则转向对过去寺庙历史的回顾。描述了寺庙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如今只剩下一些破旧的痕迹。同时,也反映了寺庙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感受,既有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有对现实变迁的无奈和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定林寺的游览和对其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寺庙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