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饮山流,颜色颇秀整。
经营一庵足,偃蹇万事屏。
忽随铜峰云,飞下铜峰顶。
欲了一大缘,此意极勇猛。
白昼多豺狼,横涂半坑阱。
为言尸陁林,谁能保腰领。
要凭降魔力,化作清净境。
师亦初无言,薄俗时自警。
尽洗历劫冤,愿力周涬溟。
瘦藤行可支,慎勿厌驰骋。
这首诗描绘了道人智上人的形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修行的执着。以下是逐句释义:
送智上人
这首诗以“送”字开头,表达了诗人对于智上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智上人是一位道士,他的生活简朴而自然,与山流为伴,颜色秀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他的居所虽小,但足以供其修行之用,而他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则是“偃蹇”,即超然物外,不为外物所动。
经营一庵足,偃蹇万事屏。
智上人选择在山林中建庵居住,这既是他修行之所,也是他享受宁静之地。他的修行态度是“偃蹇”,即不追求名利,而是超然物外,不为外物所动。他认为生活中的一切烦恼都是不必要的,因此他选择“偃蹇”来应对这些烦恼。
忽随铜峰云,飞下铜峰顶。
突然之间,智上人随着铜峰的云彩飞到了山顶。这里的“铜峰”是指某个特定的山峰,而“飞下”则形容了他飞行的速度之快,如同从天而降。这两句诗描绘了智上人在修行过程中的一种神秘状态。
欲了一大地缘,此意极勇猛。
智上人想要了断世间的一切烦恼,这种愿望是如此坚决和猛烈。这里的“大地缘”可能指的是人间的纷扰和烦恼,而“此意极勇猛”则形容了他的决心和力量。
白昼多豺狼,横涂半坑阱。
尽管白天阳光明媚,但智上人却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危险。这里的“豺狼”和“坑阱”都是比喻,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危险。智上人需要警惕并克服这些困难。
为言尸陁林,谁能保腰领。
智上人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修行和解脱,就必须进入尸陀林。这是一种极端的苦行生活,旨在通过摒弃一切欲望和执着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然而,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实现,因为人们往往会被外界的诱惑和欲望所困扰,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要凭降魔力,化作清净境。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智上人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也就是所谓的“降魔力”。这种力量可以帮助他摆脱世俗的纷扰和诱惑,使他能够进入一种清净的境界。这里的“降魔力”是一种神秘的修行方法,旨在帮助人们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师亦初无言,薄俗时自警。
在面对世俗的纷扰和诱惑时,智上人也有自己的警觉之心。他并不总是沉默不语,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和警觉。这里的“薄俗”可能指的是那些浅薄、浮躁的习俗和风气。
尽洗历劫冤,愿力周涬溟。
为了洗净自己过去所积累的冤孽,智上人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这里的“历劫冤”可能指的是过去的恩怨和纠纷,而“愿力周涬溟”则表示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化解这一切纷争,使世界回归和平与安宁。
瘦藤行可支,慎勿厌驰骋。
在修行的道路上,智上人可以选择一种轻盈如瘦藤般的生活状态,以此来支撑自己的修行之需。同时,他也需要谨慎地使用自己的力量,避免因过度追求而陷入困境。这里的“慎勿厌驰骋”是一种告诫,提醒人们在使用力量时要适度、有节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智上人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智上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却有着坚定的修行目标和强烈的求索精神。他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和警觉,不被世俗的纷扰所迷惑;他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洗涤过去的冤孽,并用自己的力量去化解纷争。这首诗赞美了这位修行者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