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火倏巳尽,金行殊未刚。
弱枣渐可剥,七月犹骄阳。
赤日不可向,白汗惊流浆。
谁将穷谷冰,为我濡枯肠。
况兹老病躯,息偃真在床。
敲秋赖风玉,微飙袭衣裳。
言念北征士,万里方拓疆。
秋云静边日,光耀剑戟场。
君今饱韬略,论事时抗章。
诸公颇动色,有策云甚良。
何当给锋车,结佩朝明光。
一鼓收关河,再鼓擒戎王。
兵戈既静洗,不复腥犬羊。
万夫各解甲,四海均清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诗句释义:

  1. 老火倏巳尽,金行殊未刚。
  • “老火”是指旧火,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倏巳尽”表示转眼间已经过去。”金行”可能是指秋天,”殊未刚”意味着还没有变得坚硬或强壮。
  1. 弱枣渐可剥,七月犹骄阳。
  • “弱枣”指不成熟的枣子;”剥”是去掉皮的意思。”七月犹骄阳”表示即使到了七月,阳光依然强烈。
  1. 赤日不可向,白汗惊流浆。
  • “赤日”指的是太阳,”不可向”表示无法靠近;”白汗”是指出汗时露出的白色皮肤。
  1. 谁将穷谷冰,为我濡枯肠。
  • “穷谷”指深山中的山谷;”冰”是冷的意思;”濡”是滋润的意思,”枯肠”指的是干涸的肠胃。
  1. 况兹老病躯,息偃真在床。
  • “兹”是这个;”老病躯”指的是年老体弱的身体;”息偃”是躺着休息的意思,”真在床”指的是实际上在床上。
  1. 敲秋赖风玉,微飙袭衣裳。
  • “敲秋”可能是形容秋风的声音如同敲击一样;”风玉”指的是被风吹动的树叶;”微飙”是轻微的疾风,”袭衣裳”指的是吹到衣服上。
  1. 言念北征士,万里方拓疆。
  • “北征士”指的是北方的将士;”万里”表示距离遥远;”方拓疆”指的是正在开拓疆域。
  1. 秋云静边日,光耀剑戟场。
  • “秋云”指的是秋天的云雾;”静边日”表示平静的边境和明亮的日光;”光耀剑戟场”指的是光芒照耀着战场。
  1. 君今饱韬略,论事时抗章。
  • “君今”指的是现在的你;”饱韬略”表示精通策略和计谋;”论事时抗章”指的是讨论事情时能够坚持原则。
  1. 诸公颇动色,有策云甚良。
  • “诸公”指的是其他的人;”颇动色”表示有些官员的表情发生了变化;”有策云甚良”指的是有人提出的策略非常好。
  1. 何当给锋车,结佩朝明光。
  • “何当”表示什么时候;”给锋车”指的是提供武器给军队;”结佩朝明光”指的是在朝廷上展示自己的功绩。
  1. 一鼓收关河,再鼓擒戎王。
  • “一鼓”和”再鼓”分别代表第一次和第二次战斗;”关河”指的是边疆地区;”擒戎王”指的是俘虏了敌军的首领。
  1. 兵戈既静洗,不复腥犬羊。
  • “兵戈”指的是战争和兵器;”既静洗”表示战争结束后变得安静和平;”不复腥犬羊”指的是不再有血腥和残忍的行为。
  1. 万夫各解甲,四海均清凉。
  • “万夫”指的是成千上万的人;”解甲”表示脱下铠甲;”四海均清凉”指的是整个国家都变得清新和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出塞》,全诗共八句,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佩和对他们英勇善战的赞扬。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通过描绘边塞风光、战争场面、将士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边塞画卷。同时,诗歌也流露出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