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根有地一弓许,人言可种数十竹。
翁来只作三年留,仅比浮屠桑下宿。
竹成须待五六年,我已归乡卜新筑。
园夫笑谓主人言,不如锄苗种罂粟。
二月春风上翠茎,三月轻红照深绿。
嫣花落尽罂不空,碎粒圆时粟初熟。
乳膏自入崖蜜甜,满贮醍醐饮僧粥。
与其种竹供后人,孰若栽花资老腹。
人间作计真眼前,万事皆尔真可怜。
十年种木尚不肯,百年种德知何缘。
倚锄自顾颇羞涩,病眼对花空惘然。
这是一首描绘种罂粟的诗。下面是诗句和对应的译文:
- 墙根有地一弓许,人言可种数十竹。
- 翁来只作三年留,仅比浮屠桑下宿。
- 竹成须待五六年,我已归乡卜新筑。
- 园夫笑谓主人言,不如锄苗种罂粟。
- 二月春风上翠茎,三月轻红照深绿。
- 嫣花落尽罂不空,碎粒圆时粟初熟。
- 乳膏自入崖蜜甜,满贮醍醐饮僧粥。
- 与其种竹供后人,孰若栽花资老腹。
- 人间作计真眼前,万事皆尔真可怜。
- 十年种木尚不肯,百年种德知何缘。
- 倚锄自顾颇羞涩,病眼对花空惘然。
赏析:
这首诗通过种植罂粟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信仰的思考。诗中的“种罂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农事活动,更是诗人对于生命、道德和信仰的一次深刻反思。
诗人选择种植罂粟,可能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然而,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这种行为的质疑,认为与其种竹供后人,不如栽花资老腹。这里的“竹”和“花”分别代表了一种实用主义的生活态度和一种浪漫的人生观。诗人认为,种植竹子是为了后代,而种植花朵则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不同看法。
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种花”,这暗示了他对花卉的喜爱和珍视。他在诗中写道:“二月春风上翠茎,三月轻红照深绿。”这里的“春风”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丽,而“翠茎”和“轻红”则展现了花卉的美丽形态。诗人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花卉,表达了他对于生命和美的追求。
诗人在诗的结尾处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慨。他认为,无论是种植竹子还是种植花朵,都是人们为了生活而做出的选择。然而,这些选择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相反,它们只是一种短暂的满足感,最终会带来空虚和遗憾。因此,诗人认为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更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种植罂粟这一行为的描写,引发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和信仰的思考。他通过比较种植竹子和种植花朵的不同结果,强调了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通过描述花卉的美丽和生命力,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通过对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于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