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古遗直,富贵不自娱。
平生一布衾,岁晚眠粗疏。
至今镵新铭,尚得司马书。
此老抱刚节,岂与公孙俱。
乃知枯槁士,白单良复须。
衰年忍风露,蹭蹬来东吴。
感君借馀温,此意知何如。
青毡寄幽梦,蕙帐羞吾庐。
得此林下具,烂锦不愿馀。
况乃粲佳句,薄袖翻明珠。
恨我无苍珉,为君载龟趺。
愿与冰雪姿,卧起同卷舒。
荆土作翠被,此俑无乃愚。
问言拥六尺,岂不贤一襦。

范仲淹古遗直,富贵不自娱。

平生一布衾,岁晚眠粗疏。

至今镵新铭,尚得司马书。

此老抱刚节,岂与公孙俱。

乃知枯槁士,白单良复须。

衰年忍风露,蹭蹬来东吴。

感君借馀温,此意知何如。

青毡寄幽梦,蕙帐羞吾庐。
得此林下具,烂锦不愿馀。
况乃粲佳句,薄袖翻明珠。
恨我无苍珉,为君载龟趺。
愿与冰雪姿,卧起同卷舒。
荆土作翠被,此俑无乃愚。
问言拥六尺,岂不贤一襦。

注释:

  •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一生历经坎坷,早年因才华横溢而备受推崇,然而晚年却遭遇政治打击,被迫辞官归隐。
  • “古遗直”表示他的高尚品质和正直的品格;“富贵不自娱”描绘了他即使在富贵中也不忘本分、不为所动的精神风貌。
  • “平生一布衾”反映了他简朴的生活态度;“岁晚眠粗疏”则说明他在年老时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方式。
  • “至今镵新铭”中的“镵”是刻的意思,“新铭”可能是指他对生活态度的新认识或对人生哲理的新领悟。
  • “此老抱刚节”中的“抱刚节”表达了他坚守正直节操的决心;“岂与公孙俱”中的“公孙”可能指的是其他人物,这里的对比强调了他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他的刚烈品质。
  • “乃知枯槁士”中的“枯槁士”形容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白单良复须”中的“白单”可能是指他朴素的外表或生活状态;“良复须”表示这种状态是他需要坚持的美德。
  • “衰年忍风露”中的“衰年”指他年老的状态;“风露”暗示了外部环境的艰苦;“蹭蹬来东吴”中的“蹭蹬”表示他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东吴”可能是指他晚年流落于吴地。
  • “感君借馀温”中的“感君”表达了诗人对德庄惠南城纸衾赠物的感激之情;“此意知何如”中的“此意”指赠物背后的深意或恩情;“知何如”询问自己能否理解或回报这份心意。
  • “青毡寄幽梦”中的“青毡”可能是指一种珍贵的草料,用来制作床褥或枕头。“蕙帐羞吾庐”中的“蕙帐”可能是指用蕙草编织而成的帐子,用以比喻高雅的住所或环境。“得此林下具”中的“得此”表示获得了这些东西;“林下具”指这些物品具有山林般的清雅气质。
  • “烂锦不愿馀”中的“烂锦”可能是指精美的织物或绣品;“不愿余”表达的是珍惜之意,不愿浪费或保留多余的部分。“况乃粲佳句”中的“粲”是光彩照人的意思;“佳句”可能是指美好的诗句或言辞。“薄袖翻明珠”中的“薄袖”可能是指轻盈的衣袖;“明珠”可能是指珍贵之物或美好之物。“恨我无苍珉”中的“恨我”表达了遗憾之情;“苍珉”可能是指珍贵的石头或碑石。“为君载龟趺”中的“载”表示承载或携带;“龟趺”可能是指龟形的底座或装饰品。
  • “愿与冰雪姿”中的“愿与”表达了诗人的愿望或期待;“冰雪姿”形容了他的高洁品格和坚韧精神。“卧起同卷舒”中的“卧起”可能是指日常生活的状态;“卷舒”可能是指屈伸或伸展的动作。“卧起同卷舒”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对方共同经历生活的起伏,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能互相支持和鼓励。
  • “荆土作翠被”中的“荆土”可能是指荆州地区;“作翠被”表示制作了绿色丝绵被子。“此俑无乃愚”中的“俑”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陶制人形;“无乃愚”表示这可能是一种天真或无知的表现。“问言拥六尺”中的“拥”可能是指拥抱或拥有;“六尺”可能是指成年人的身高或某种度量单位。“岂不贤一襦”中的“贤”可能是指胜过或超过某人;“一襦”可能是指普通人穿的衣服或日常用品。
  • “青毡寄幽梦,蕙帐羞吾庐”中的“青毡寄幽梦”描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蕙帐羞吾庐”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自豪。“得此林下具,烂锦不愿余”中的“得此”意味着获得这些物品是难得的;“烂锦不愿余”强调了珍惜与节制的品质。
  • “况乃粲佳句,薄袖翻明珠”中的“况乃”表示进一步说明或补充;“粲佳句”可能是指优美且富有智慧的言辞;“薄袖翻明珠”形容了这些言辞的美丽动人以及它们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 “恨我无苍珉,为君载龟趺”中的“苍珉”可能是指珍贵的石材或碑石;“为君载龟趺”表达了诗人对于对方的深厚情谊和期望能够相互扶持的承诺或期望。
  • “愿与冰雪姿,卧起同卷舒”中的“愿与”表示愿望或期望;“冰雪姿”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卧起同卷舒”表达了他们愿意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并携手共进的决心与信念。

这首诗通过描述范仲淹的高尚品德和他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其人格和情操的敬佩和赞美。同时,诗歌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以及对友情和互助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