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郎鲑菜不满腹,三岁杯盘入吴俗。
江头四月乌贼来,经日杨梅雨中熟。
是时苦竹方生儿,锦绷时露骈头玉。
杭人吓饭正要虎,日以千金换盈束。
人莫不食鲜知味,妙理听君论反覆。
舌头谁识苦中甜,今乃苦口后为福。
蔗中佳境甘似饴,厚味可人终腊毒。
江南山多岂无此,苦甚何止秋荼酷。
天公时为饷馋人,雨洗风吹满山谷。
从今不敢料吴侬,但煮虾蟆当粱肉。
【注释】
苦笋:指笋,笋味虽苦,但营养丰富。
庾郎:指东晋庾亮,字南郭,是有名的食客。
鲑菜:指鱼,这里泛指鱼肉。
三岁杯盘:指生活奢华。
乌贼:一种软体动物,生活在海底。
杨梅雨:春末夏初的雨水。
锦绷:形容笋皮薄如丝带,色彩鲜艳,如同锦绣一般。
杭人:指杭州人,这里借指江南人。
吓饭:方言,形容吃饭时的狼吞虎咽的样子。
日以千金换盈束:形容江南地区物价昂贵,连买一篮子竹笋都要花掉大量的金钱。
今乃:现在。
蔗中佳境甘似饴:甘蔗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味道甘甜,就像饴糖一样。
厚味可人终腊毒: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吃多了对身体有害。
江南山多岂无此:江南地区山多,应该有很多这样的植物。
苦甚何止秋荼酷:这里的“秋荼”是指茶,而“酷”则是指非常苦的味道。
天公:天帝或苍天。
饷馋人:用美食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
粱肉:粱米和猪肉,古代的高级食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江南地区的竹子、乌贼、杨梅等食物,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江南地区的繁华富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首句“庾郎鲑菜不满腹”,以东晋名士庾亮为引子,赞美江南地区美食丰富、美味佳肴让人难以满足。第二句“三岁杯盘入吴俗”,进一步描绘了江南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即人们喜欢奢侈浪费的生活。第三句“江头四月乌贼来”,以乌贼为例,说明江南地区水产品的丰富多样。第四句“经日杨梅雨中熟”,描绘了杨梅在雨中的成熟景象,体现了江南地区气候适宜的特点。
第五句“是时苦竹方生儿”,以苦竹为例,表达了江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第六句“锦绷时露骈头玉”,以锦绷比喻笋皮,形容笋皮薄如丝带,色彩鲜艳,如同锦绣一样。第七句“杭人吓饭正要虎”,用“吓饭”来形容杭州人的饮食习惯,强调了杭州人吃饭时的贪婪和挥霍。第八句“日以千金换盈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江南地区物价昂贵的情况。第九句“人莫不食鲜知味”,强调了江南美食的美味和人们对它的热爱。第十句“妙理听君论反覆”,表示作者对于江南美食的喜爱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第十一句“舌头谁识苦中甜”,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食的独特品味和深刻理解。最后一句“今乃苦口后为福”,以苦口良药为例,表达了作者对苦中有甜的道理的领悟。整首诗通过对江南地区各种美食的描绘,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繁荣富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江南美食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