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微尘,同一霄壤间。
可笑蠛蠓眼,但窥瓮中天。
钱塘俯沧海,八月壮涛澜。
始疑疋练横,旋作万马翻。
海门屹中开,方壶忽当前。
不知何巨鳌,为我戴三山。
银光射杰阁,玉笋垂朱栏。
须臾击飞雪,喷薄上帘颜。
相见各惊顾,日暮殊未还。
那知在空蒙,但怪毛发寒。
平生云梦胸,始信宇宙宽。
安得凌云手,大笔如修椽。
尽挽卷天浪,参差入豪端。
人生如微尘,同一霄壤间。
可笑蠛蠓眼,但窥瓮中天。
钱塘俯沧海,八月壮涛澜。
始疑疋练横,旋作万马翻。
海门屹中开,方壶忽当前。
不知何巨鳌,为我戴三山。
银光射杰阁,玉笋垂朱栏。
须臾击飞雪,喷薄上帘颜。
相见各惊顾,日暮殊未还。
那知在空蒙,但怪毛发寒。
平生云梦胸,始信宇宙宽。
安得凌云手,大笔如修椽。
尽挽卷天浪,参差入豪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观潮》。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钱塘江畔观看潮水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下是逐句的详细释义:
人生如微尘,同一霄壤间。
这句诗表达了人的生命就像微小的尘埃,存在于广阔无垠的空间之间。它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宝贵和不可预测性。可笑蠛蠓眼,但窥瓮中天。
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人的眼睛比作蠛蠓(一种小虫),而将人的见识比作瓮中的天(指井底之天)。这表达了人们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的局限,而无法窥见更广阔的世界。钱塘俯沧海,八月壮涛澜。
这句诗描绘了钱塘江的景象,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的母亲河。这里的“沧海”指的是钱塘江的壮观景象,而“八月壮涛澜”则形容了钱塘江潮水在八月时节的磅礴气势。始疑疋练横,旋作万马翻。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钱塘江潮水的巨大力量感到惊讶和敬畏。一开始,人们以为潮水就像一匹白色的绸带一样平静,但突然之间,潮水如同千军万马一般翻滚而来。这里用“疋练”和“万马”来形容潮水的形态和气势。海门屹中开,方壶忽当前。
这句诗描述了钱塘江口的形状和位置。海门是钱塘江的一个著名入口,在这里潮水从大海中涌出;方壶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神秘之地,这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物体,使得作者产生了惊异之情。不知何巨鳌,为我戴三山。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钱塘江潮水力量的惊叹。巨鳌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传说中它能够托起大山。这里作者想象着钱塘江潮水的力量如同巨鳌托起的三座大山一般强大。银光射杰阁,玉笋垂朱栏。
这句诗描绘了钱塘江潮水的颜色和形态。银色的光芒照射在高大的建筑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那些像玉笋一样的潮水泡沫则垂挂在栏杆之上,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须臾击飞雪,喷薄上帘颜。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钱塘江潮水速度的感受。当潮水冲刷过来时,就像是一阵飞雪扑面而来;同时,潮水的冲击也使得帘子被掀起,仿佛是一幅动态的画面。相见各惊顾,日暮殊未还。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钱塘江潮水到来时的惊讶和感慨。当他们发现潮水已经来临时,每个人都感到惊讶并四处张望;而当太阳即将落山时,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返回,只能继续欣赏这壮观的景色。那知在空蒙,但怪毛发寒。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钱塘江潮水的神秘和未知感。虽然他们已经知道了潮水的来临,但仍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和好奇。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潮水带来的寒冷气息,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礼物。平生云梦胸,始信宇宙宽。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他曾经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对世界的认知受到限制;但现在他站在开阔的天空下,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从而意识到了宇宙的辽阔和无限。安得凌云手,大笔如修椽。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实现自己理想的愿望和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双凌驾于云端的手,就像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一样自由地飞翔;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柄像修椽(一种长木棒)一样的大笔,用于书写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