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士辱多垒,天王愤蒙尘。
御戎要虓将,谋国须隽臣。
百战取封侯,未必亡其身。
怀奸废忠义,胡颜以为人。
吁嗟世道衰,大僇加搢绅。
平居事奔竞,梁汴分云屯。
一旦国步艰,四迸如星繁。
辅相已择栖,守令仍逾藩。
冠盖陆西窜,舳舻水南奔。
鄙夫用慨然,策马趋修门。
勤王羞尺柄,悟主期片言。
时来倘云龙,峨冠拜临轩。
逶迤上玉除,造膝伸元元。
措世于泰宁,归来守丘樊。
【注释】
- 感时:感慨时局。2. 卿士辱多垒,天王愤蒙尘:卿士指群臣,他们受辱于战乱;天王即天子(周武王),他愤懑地被尘土所包围。3. 御戎要虓将,谋国须隽臣:御戎是抵御外侮,需要勇猛的将领;谋国是国家大事,需要杰出的大臣。4. 百战取封侯,未必亡其身:经过多次战斗,可能获得封官晋爵,但不一定能保住性命。5. 怀奸废忠义,胡颜以为人:心怀奸邪的人,不顾忠诚道义,却以伪君子的身份混迹于社会。6. 吁嗟世道衰,大僇加搢绅:叹惜世道败坏,大祸降临到士大夫身上。7. 平居事奔竞,梁汴分云屯:平时忙于奔走竞争,如同天上的云彩聚集在梁与汴之间。8. 辅相已择栖,守令仍逾藩:辅相已经选定了栖息之地,而守令仍然超过自己的管辖范围。9. 冠盖陆西窜,舳舻水南奔:官帽和车盖纷纷向西逃窜,船只和桨橹纷纷向南奔驰。10. 鄙夫用慨然,策马趋修门:那些见识浅薄的人,对此感到愤慨,策马赶往朝廷的大门。11. 勤王羞尺柄(cuī shū),悟主期片言(yīn):为保卫王室而勤劳,但感到惭愧,因为自己掌握的权力有限;君主的圣明之语,只希望听到一句话,就能领悟其深意。12. 时来倘云龙,峨冠拜临轩:时运到了,仿佛一条云中的巨龙出现,于是头戴官帽,跪拜在皇帝的御殿前。13. 逶迤上玉除(wēi yí shàng yù chú),造膝伸元元:慢慢地沿着台阶往上走,来到殿堂,俯首下跪,伸开双手向百姓施救。14. 措世于泰宁,归来守丘樊:在太平安定的时代里生活,回来后隐居山野之中。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当时朝政黑暗、社会动乱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时政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通过“卿士”、“天王”的对比,揭示了当时君臣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和相互倾轧。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失望之情。诗人认为,只有像古代的贤君那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因此,他呼吁统治者应该采取仁政,关心民生,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诗中还通过对不同身份人物的刻画,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心惶惶的局面。如“平居事奔竞,梁汴分云屯”一句,描述了当时官员们为了争夺权势和地位而争先恐后地离开京城的情景,以及他们为了私利而不惜背叛国家的行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公现象。
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向往。如“一朝国步艰,四迸如星繁”一句,描述了国家面临困境时的混乱局面。诗人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有人挺身而出,为国家排忧解难。而他自己则选择了远离政治斗争,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当时朝政的讽刺和对社会现状的揭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才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