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貌苍颜迥不殊,天工偶尔赋形躯。
顽然本是无情物,应误行人指望夫。
【注释】
石姥山:即石鼓山,在今安徽省凤阳县西南。
石貌苍颜迥不殊:指石鼓山的岩石质地和色泽与一般石头无异,但形状奇特,不同于一般。
天工偶尔赋形躯:大自然的造化偶尔赋予它一种形象。
顽然本是无情物:顽然是形容石头的,指石头本无情感。
应误行人指望夫:石鼓山上刻有“石鼓”二字,相传为周宣王时大臣籍孺所制,后人以为其文可传,因此把石鼓当作希望寄托之所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石鼓山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赞美石鼓山的自然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神奇造化之奇、伟大无比的惊叹之情。
首联写石鼓山的形态。诗人开篇便点明“石貌苍颜迥不殊”,意谓石鼓山之岩石质地、色泽等均与一般石头无异,然而其形状又奇特不凡。“天工偶尔赋形躯”,这是指大自然的造物主偶尔赋予石鼓山某种形象。“顽然本是无情物”,意谓石鼓山本是一种无情的石块,并无灵性可言。
颔联承上启下,写石鼓山之神奇所在。“应误行人指望夫”,是说石鼓山仿佛是有意要迷惑行人,让人无法辨识它的真正面目。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石鼓山的惊奇之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造化之奇妙的赞叹之情。
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石鼓山的神奇。“石鼓”二字,原为周宣王时大臣籍孺所书,后因认为其文可传,故将石鼓当作希望寄托之所在。这一联想,使得石鼓山更显得神奇、伟大无比。
全诗以赞美石鼓山为主题,通过对石鼓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造化之奇、伟大无比的惊叹之情。同时,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