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寒炉细画灰,几番回首重徘徊。
山间已有幽人占,门外宁教俗子来。
老杜句留修觉寺,东坡诗在妙高台。
新凉拟办登山屐,莫待黄花逸兴催。

【注释】寒炉:指冬天使用的火炉。灰:指火炉的余烬。几番:多次。幽人:隐居的人。门外宁教俗子来:门前不容许普通人进入。老杜句:杜甫诗句。修觉寺:在今江苏宜兴县。东坡诗:苏轼的诗句。妙高台:在四川眉山市。新凉:指初春气候。拟:准备。登屐:登山时所穿之鞋,屐为木制鞋。逸兴:兴致。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一位僧人在山中居住,于是写下此诗。全诗语言朴实、平易、自然、生动,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联“曾对寒炉细画灰,几回回首重徘徊”,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曾经住过的一座寺庙,那里的僧人经常在炉灶旁细细地画画,每次回头都会驻足欣赏。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颔联“山间已有幽人占,门外来何俗子来”,诗人进一步描述自己在山上隐居的生活状态。他发现山上已有人居住,这些人都是隐居的修行者,他们与外界隔绝,过着简朴的生活。同时,诗人也注意到山下有人来访,这些人都是俗人,他们追求的是名利和权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隐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追求。

颈联“老杜句留修觉寺,东坡诗在妙高台”,诗人提到了两位著名的诗人杜甫和苏轼。杜甫曾写过一首诗《赠卫八处士》中的一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而苏轼也有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诗句都与修觉寺有关。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两位诗人的敬仰之情。

尾联“新凉拟办登山屐,莫待黄花逸兴催”,诗人在山上居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天气开始转暖,于是他决定准备一些登山鞋,以便再次前往山上居住。但是,他提醒自己的朋友们不要等到花儿凋谢才去游玩,这样就没有机会享受美景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时期的作品,他在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上人们对于隐居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的认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