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写当年送别诗,小窗几度梦魂飞。
句从薝卜林中得,人在梅花岭外归。
礼罢祖师无有相,遍参老宿悟来机。
归舟久驻西湖上,闻道新来景又非。

【注释】

闻平湖:在今浙江省。僧绍义:作者的朋友。岭:指浙江的天目山,又名南岳。浙:指浙江。

薝卜:即木槿花。林中:指寺院。

礼罢祖师:指参禅礼佛完毕之后,没有见到什么高僧大德。相(xiàng):相貌。

老宿(sù):年老的僧人。机:机锋,禅宗语。悟来机:指参禅有所领悟。机:机锋。

景又非:景物又不同了。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秋在平湖与友人相聚时写的。诗人以“闻”字为题,抒发了对朋友归隐的思念之情。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目,说友人从岭南归来,又入浙地。“闻”是动词,听说的意思。次句承上启下,写自己当年送别朋友时的情状:小窗户前几次梦魂飘飞而去,追忆着离别时的情形。“当年”,即去年。“梦魂飞”,用典,出自《庄子·齐物论》。传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无终无始,无往不复,无昔无今,无内无外,无彼无此。

“句从薝卜林中得”,意思是说,诗句的构思是在寺中的木槿花林中得到启发的。“薝卜”即木槿花。这句诗暗用了王维《青溪》诗:“青溪流水至,霜草红黄尽。”两句意思相互衔接,一气呵成,意境浑成自然。

第三句“人在梅花岭外归”,是承接上句,由梦中的实境而转入虚境。“礼罢祖师无有相”,意思是参完祖师之后,没有见到什么相貌庄严的高僧大德。这一句与前二句的实境相反,却更衬托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遍参老宿悟来机”,是说自己遍访了许多老僧,参悟到许多禅宗机锋,悟出了一些道理。这里的“遍参”,是指多次拜访;“老宿”,即老和尚、隐士;“机”即机锋,禅宗语。

末两句,“归舟久驻西湖上”,意思是说,归途中的船久久停泊在杭州西湖边。“闻道新来景又非”,意思是说,我听说最近又出现了一些奇异的景象。这是作者听到的关于西湖的新消息。这里用“又非”一词,表示惊奇之意。

【译文】

听说你从岭南归来,我又入了浙江。

曾写过当年送别的诗,小窗几度梦魂飞。

诗句从寺院里的木槿花中得到启发,你在梅花岭外的寺庙中归来。

参完祖师礼没有看到什么相貌庄严的高僧大德,遍访老宿悟出机锋。

归舟久久停泊在杭州西湖边,听说近日又有奇特的景象出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