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
踢倒玉昆仑,夜半红日出。
【注】自颂:自咏。
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人生总有生老病死;无庵即指没有寺院的庵堂。庵,寺院。可说,可以谈论。
踢倒玉昆仑,夜半红日出。——比喻人的死亡。昆仑,神话中的山名,在西方极乐世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称昆仑山为仙山或神山,也比喻崇高、伟大、高峻的山峰。
注释:人生总有生老病死;没有寺院的庵堂(即寺院)可以谈论。比喻人的死亡,犹如踢倒了玉昆仑山那样高大雄伟。夜半,深夜。红日出,太阳从东方升起。
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
踢倒玉昆仑,夜半红日出。
【注】自颂:自咏。
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人生总有生老病死;无庵即指没有寺院的庵堂。庵,寺院。可说,可以谈论。
踢倒玉昆仑,夜半红日出。——比喻人的死亡。昆仑,神话中的山名,在西方极乐世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称昆仑山为仙山或神山,也比喻崇高、伟大、高峻的山峰。
注释:人生总有生老病死;没有寺院的庵堂(即寺院)可以谈论。比喻人的死亡,犹如踢倒了玉昆仑山那样高大雄伟。夜半,深夜。红日出,太阳从东方升起。
夜半红日出出自《自颂》,夜半红日出的作者是:孟珙。 夜半红日出是宋代诗人孟珙的作品,风格是:诗。 夜半红日出的释义是:夜半红日出:指夜晚过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鲜红的太阳。通常理解为比喻希望、生机在逆境之后重现,或者是形容奇迹般的情况突然出现。 夜半红日出是宋代诗人孟珙的作品,风格是:诗。 夜半红日出的拼音读音是:yè bàn hóng rì chū。 夜半红日出是《自颂》的第4句。
踢倒玉昆仑出自《自颂》,踢倒玉昆仑的作者是:孟珙。 踢倒玉昆仑是宋代诗人孟珙的作品,风格是:诗。 踢倒玉昆仑的释义是:踢倒玉昆仑:比喻推翻权威或传统观念。 踢倒玉昆仑是宋代诗人孟珙的作品,风格是:诗。 踢倒玉昆仑的拼音读音是:tī dào yù kūn lún。 踢倒玉昆仑是《自颂》的第3句。 踢倒玉昆仑的上半句是:无庵无可说。 踢倒玉昆仑的下半句是:夜半红日出。 踢倒玉昆仑的全句是:踢倒玉昆仑
无庵无可说出自《自颂》,无庵无可说的作者是:孟珙。 无庵无可说是宋代诗人孟珙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庵无可说的释义是:无庵无可说:指诗人身处无庵之处,内心无所忧虑,无需言语表达。 无庵无可说是宋代诗人孟珙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庵无可说的拼音读音是:wú ān wú kě shuō。 无庵无可说是《自颂》的第2句。 无庵无可说的上半句是:有生必有灭。 无庵无可说的下半句是: 踢倒玉昆仑。
有生必有灭出自《自颂》,有生必有灭的作者是:孟珙。 有生必有灭是宋代诗人孟珙的作品,风格是:诗。 有生必有灭的释义是:生而有终,一切存在最终都将归于消亡。 有生必有灭是宋代诗人孟珙的作品,风格是:诗。 有生必有灭的拼音读音是:yǒu shēng bì yǒu miè。 有生必有灭是《自颂》的第1句。 有生必有灭的下半句是:无庵无可说。 有生必有灭的全句是: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 有生必有灭
【注释】 老拙:老成拙朴。游戏:指佛家所说的“游戏”,即修行者在修行中的娱乐活动,是一种修道的方法。 无痴憨:无心机。痴憨:愚笨憨厚。 恁么:如此。持:执,坚持。 大始:宇宙万物开始时的状况。 大极:宇宙万物终结时的状况。 西仪:西天竺的佛教圣地。 三才:指天地人。 四象: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八卦:指乾、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和坤(地)。 白云庵
注释: 自颂:自我歌颂。 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人生有生必有死,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长存不灭。 踢倒玉昆崙,夜半红日出:把昆仑踢倒了,半夜却出现了红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一个被自己一脚踢倒的“玉昆仑”的形象,来表达他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认识和感慨。首句“有生必有灭”,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脆弱性;第二句“无庵无可说”,则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超然和淡然。第三句“踢倒玉昆仑”
【注】自颂:自咏。 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人生总有生老病死;无庵即指没有寺院的庵堂。庵,寺院。可说,可以谈论。 踢倒玉昆仑,夜半红日出。——比喻人的死亡。昆仑,神话中的山名,在西方极乐世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称昆仑山为仙山或神山,也比喻崇高、伟大、高峻的山峰。 注释:人生总有生老病死;没有寺院的庵堂(即寺院)可以谈论。比喻人的死亡,犹如踢倒了玉昆仑山那样高大雄伟。夜半,深夜。红日出
宋绛州人,徙随州枣阳,字璞玉,号无庵居士。 孟宗政子。 随父击败金兵于枣阳,以功补进勇副尉。 父死,统其所属忠顺军,累官京西兵马钤辖。 理宗绍定六年,与蒙古军合围金哀宗于蔡州,次年灭金。 后屡击蒙古军,收复襄阳、信阳、樊城等地。 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进封汉东郡侯,任京湖安抚制置使。 坐镇荆襄,以恢复中原为己任。 卒于江陵治所。 谥忠襄。 精于《易》,亦通佛学。 有《警心易赞》。
注释: 初夏:指初夏季节。 入夏庭中雀可罗:入夏后,庭院中的鸟儿可以捕捉了。 闲僧闲客间相过:空闲的僧人和客人之间相互来往。 莺声:黄莺的叫声。 不得:不能与。 蛙声接:青蛙的叫声接连不断。 杨柳池塘寂寞多:杨柳树旁的池塘显得更加寂寞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夏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写夏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喜爱。 首句“入夏庭中雀可罗”,写夏天到来,庭院中的鸟儿都可以捕来作为食物了
道旁的祠堂 在荒凉的古道边,有一座古老的祠宇。 它周围长着郁郁葱葱的乔木,显得生机盎然。 叠石为香案,攀藤挂纸钱。 祭祀的人们将石头垒成香案,并挂上纸钱。 一时灵有迹,千载祀犹传。 这祠堂里的神灵曾留下足迹,千年之后仍然受到人们的祭祀。 草草陈牛酒,深期大有年。 人们用简单的方式准备了牛和酒,希望神灵保佑丰收年成
京口江亭 不忍凭阑久,边愁随望生。 如何万马壮,不比一江横。 落日明金屿,高风撼铁城。 寒涛触沙渚,天意苦难平。 注释: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京口江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边疆的忧虑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 - "不忍"表示不愿意,"凭阑久"意味着长时间地倚靠在栏杆上,形容诗人长时间停留在江亭中的情景。 - "边愁"指边疆上的忧愁,与"边愁随望生"相对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关注和担忧之情。
踏霜投晓赛祠廷,豪竹繁弦妙吐诚。 嘉客满筵青眼看,远山数点白云平。 浅霞漏日迎前骑,轻吹含烟猎后旌。 好处画工传不尽,只凭诗笔为摹成。 注释: 1. 踏霜投晓赛祠廷:形容清晨的霜气和阳光下,参赛的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在庙宇中进行比赛。 2. 豪竹繁弦妙吐诚:形容音乐声宏亮激昂,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赞美之情。 3. 嘉客满筵青眼看:形容宾客众多,大家都用赞赏的眼光看着这位年轻的诗人。 4.
瑞莲桥即九曲池和王肱原韵 石门双峙耸前蹊,溪白疑藏照水犀。 古木万株清露染,晓风千叠瑞烟迷。 虚岩伏虎和风啸,峻壁闻猿向晚啼。 更有淡轩轩上趣,妙缘真觉证菩提。 【注释】: - 石门双峙(sī zhì):指两座山峰并峙,如门一般。 - 清露染:清澈的露水洒在树木上,使得树木呈现出一种清新的颜色。 - 晓风(xiǎo fēng):清晨的风。 - 虚岩伏虎(xū yán fú hǔ)
《月泉》 石罅玉为髓,月梭金作棱。 苍苔谁凿破,白雪自坚凝。 穿岂太山霤,清于万壑冰。 此中无六月,门外气如蒸。 译文: 石头的缝隙里是清澈如玉的水,就像月亮穿梭其中; 月光穿透岩石,形成如同金色的棱角。 没有人能打破这青苔覆盖的洞穴,只有雪在寒冷中凝结、坚固。 穿过石缝的泉水清澈见底,比泰山上的雪水还要纯净。 它比万壑里的冰更清凉透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在这幽静的泉眼中仿佛没有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