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居士隐江滨,老去风流乐事真。
觞咏又临三月暮,李桃初种一溪春。
眼中信我无馀子,名下如君有几人。
淯溪不尽东流水,两字平安托锦鳞。
译文:
龙门居士隐于江滨,晚年的我依然保持着风流。
又到三月暮春时节,我饮酒吟诗在江边。
我眼中信我无馀子,名下如君有几人?
淯溪不尽东流水,愿平安寄托锦鳞之鱼。
注释:
- 龙门居士:指隐居在龙门的学者或文人。
- 江滨:指江边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作者隐居的地方。
- 老去:指年纪增长,年岁已高。
- 风流:指才华出众或者风度翩翩。
- 觞咏:泛指饮酒赋诗的活动。
- 三月暮春:指春天的末梢时期,通常指的是三月。
- 李桃初种:李子和桃子开始生长,春天的景象。
- 馀子:指其他的人或事物,这里可能是指作者自认为没有多余的朋友或追随者。
- 名下:名声之下。
- 如君:对某人的尊称。
- 淯溪:清澈的小溪。
- 东流水:指时间的流逝,这里可能是指时间像东流的水一样不停地向前流逝。
- 平安:祝福的意思,希望一切都安好。
- 锦鳞:指珍贵的鱼类,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寄予希望的象征,即希望自己能够像锦鳞一样珍贵且安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吕伯祐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龙门居士”自称,表明他的隐居身份和对知识的尊重。诗中描绘了他在江边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自己虽然年纪已高但仍然保持年轻时的风采和兴趣。他通过饮酒吟诗来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诗人在诗中提到“眼中信我无馀子,名下如君有几人”,反映了他对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对朋友的理解。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馀子”),而朋友(“如君”)也不过是极少数。这可能意味着他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珍惜和信任。
诗的最后一句“淯溪不尽东流水,两字平安托锦鳞”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时间像东流的水一样不停地向前流逝,而自己则像一条珍贵的锦鲤一样,希望能够安全地度过每一天。这里的“平安”不仅指身体的健康,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安宁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