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笔牛腰倦不支,馀工那复到新诗。
殷雷秧绿又期月,指日枣红能几时。
自古兵财无上策,于今社稷寄西陲。
入郛及国均危道,勿谓君侯不敢知。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诗句及其含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展开赏析。
诗句分析与注释:
- 涉笔牛腰倦不支:字面意思是写作时笔力不支,身体感到疲倦,无法继续写作。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感到力不从心。
- 馀工那复到新诗:这句话表明作者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创作新的诗歌了。
- 殷雷秧绿又期月: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雷声隆隆,绿油油的秧苗在田野中摇曳生姿,似乎预示着一个月后枣树将红透。这里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描绘。
- 指日枣红能几时:意味着枣子红透的时间是有限的,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易逝。
- 自古兵财无上策: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战争和经济问题的深刻思考,认为自古以来都没有一个最好的解决策略。
- 于今社稷寄西陲:指出当前国家的命运寄托于边疆地区,暗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与边疆密切相关。
- 入郛及国均危道:表示进入国家的核心地带都是危险的,暗示了治理国家的困难。
- 勿谓君侯不敢知:最后一句是对统治者的警示,告诫他们不要轻视这些危险,应该认识到并采取措施。
译文:
涉笔时已疲惫不堪,剩下的精力不再投入新的诗歌创作。
春雷轰隆秧苗绿了,又到了一个月枣树红透了的时候。
自古以来,打仗和用钱都不是最好的策略,如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边疆。
进入国都就是危险道路,不要以为君主您不会知晓。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表达对国家、战争和经济问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特别是“入郛及国均危道”一句,揭示了统治阶层应重视边疆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和经济问题的担忧。整体而言,此诗是一首兼具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