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祟,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伤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注释】:

  1. 珠、璧:珍珠、美玉。方:才。辉耀:光彩照人。菁华:精华。
  2. 极知、何用:深知;何必。
  3. 牺象:指祭祀时用的牲畜,这里借指祭祀。儒庙:指孔子的庙宇。
  4. 箫笳:乐器名。咽:呜咽。市桥:街市桥梁。
  5. 伤心纱帽冷:意谓为政清廉,不沾官禄,所以感到寒心。纱帽:代称文官。
  6. 三径:指隐居之所,语出陶渊明《归去来辞》。潇潇:形容雨声细碎而连绵不断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元结在任监察御史时期所作,共四首,此为第四首。诗人借对正字南仲的劝诫,表达自己“清心寡欲”、“不事权贵”、“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以珍珠和美玉自比,说自己的品德就像珍珠宝玉一样光辉灿烂,而内心却是一片寂静,没有杂念。这是说自己虽然品德高尚,但并不追求世俗的享受,而是保持内心的宁静。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南仲的劝诫之意。诗人深知南仲身居高位,必然会有贪求富贵之心,所以劝告他不必贪图这些,因为这些东西并不能真正带来快乐。
第三句“牺牲礼祀”,指的是南仲作为正字,应该以祭祀为重,不应该沉溺于个人的欲望之中。这里的“儒庙”是指孔子的庙宇,象征着儒家的教义和道德。诗人认为南仲应该秉持儒家的教化,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违背道德。
第四句“箫笳咽市桥”,指的是南仲在市桥上吹奏箫笳的情景。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悲伤的画面,箫笳的声音在雨中回荡,给人一种深深的哀愁之感。诗人通过这个画面,表达了对南仲的深深忧虑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最后两句“伤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则是诗人对南仲的劝诫之语。诗人用“伤心纱帽冷”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南仲身为文官,却未能保持清廉,反而被世俗所累,所以感到心痛和失望。而“三径雨潇潇”则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南仲的关心和忧虑之情。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以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同时,也体现了元结作为一位正直官员的品格和风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