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食好天色,游人踏青行不极。寻山不惮千里远,往往啼号湿松柏。
一杯才酹坟上土,祗就坟前便歌舞。故乡自有懊恼声,插腰羊皮小番鼓。
吁嗟悲欢一饷间,但恨死人不能语。君不见北客纷纷俱落南,先冢尽被胡尘漫。
影堂逢节具饮食,魂魄夜行溪谷山。

【注释】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吃冷食。

才:刚刚。酹(lèi):祭奠。

懊恼:怨恨、恼怒。

君:你

北客:北方来的客人。

节:这里指节日。

【译文】

今年寒食节天气特别好,游玩的人踏青走遍山冈和原野。到处寻找名山大川不辞辛劳远,往往啼哭声声湿了松柏林。

刚斟满一杯酒祭奠坟上的亲人,就在这坟前歌舞起舞来。故乡有亲人的悲欢之音,听到这种声音心内也充满懊恼。

哀叹人生欢乐与悲伤只在一瞬间,可惜死人不能说话来诉说衷肠。你看那北地来的人们纷纷向南迁徙,他们的先人坟墓被胡人践踏得遍地都是荒草。

每逢清明时节,影堂里摆上饮食,魂魄夜间行于溪谷山川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七绝。诗中写游子在寒食节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今年寒食好天色,游人踏青行不极。” 寒食节天气晴朗,游人踏青游玩,直到日暮才回来。这两句描写的是游人在寒食节时的欢乐情景。

“寻山不惮千里远,往往啼号湿松柏。” 游人们为了寻找名胜古迹,不怕千难万险,常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但当他们走到山脚下的时候,看到山上的松树柏树,又忍不住伤心落泪了。这两句描写的是游人们在寒食节时的悲哀情绪。

“一杯才酹坟上土,祗就坟前便歌舞。” 祭祀完毕,大家就在坟墓前载歌载舞起来。这两句描写的是游人在寒食节时的欢快情绪。

“故乡自有懊恼声,插腰羊皮小番鼓。” 虽然在坟墓前歌舞作乐,但心里依然充满着思乡的情绪。他们把羊皮做的鼓挂在腰间当做小鼓敲着,以排遣思乡的痛苦。这两句描写的是游人在寒食节时的思乡情绪。

“吁嗟悲欢一饷间,但恨死人不能语。” 短短的一刹时间,悲欢离合都体验过了,只恨死者不能言语来倾诉自己的痛苦。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感情的集中表达。

“君不见北客纷纷俱落南,先冢尽被胡尘漫。” 北地的人们纷纷向南迁移,他们的先人坟墓也被战乱所毁坏,到处是荒芜的土地。这两句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扩展,通过对比突出了思乡的强烈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