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阙已嗟秋草边,两楹谁作麦堆前。
幸逢皂盖行春日,如见红泉讲道年。
工部先生天下士,莆阳太守大夫贤。
斯文直待斯人出,千载名声与共传。

这首诗是杜甫的《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游》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双阙已嗟秋草边,两楹谁作麦堆前。
幸逢皂盖行春日,如见红泉讲道年。
工部先生天下士,莆阳太守大夫贤。
斯文直待斯人出,千载名声与共传。

注释:

  • 谢林守:指杜甫在成都的友人李林甫。
  • 双阙:古代宫殿的两侧有门楼,形似阙(古代的一种建筑),这里指皇宫或官府。
  • 嗟:叹息,表示感慨。
  • 两楹:古代房屋两侧的柱子,这里指杜甫自己和李林甫。
  • 麦堆前:形容麦子堆积如山,这里比喻李林甫地位低下。
  • 幸逢:有幸遇到。
  • 皂盖:古代官员出行时用的伞,这里指李林甫。
  • 春日:春天的时候。
  • 红泉:红色的泉水,这里指杜甫对李林甫的评价。
  • 工部:指杜甫的官职,当时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
  • 莆田郡:李林甫曾担任过这个郡的太守。
  • 斯文:这里指儒家文化。
  • 斯人:指李林甫本人。
  • 直待:一直等待着。
  • 斯人出:等到李林甫这样的人才出现。
  • 千载:千年,这里强调时间之长久。
  • 名声:声誉和名望。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对于李林甫的态度和评价。诗人通过描绘李林甫的生活环境和政治地位,表达了他对这位朋友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展现了杜甫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