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轺岭外丈人回,奉使天南学士来。
万里家声蛮子洞,一门旌节越王台。
驿辞濑口初逢菊,界入潮州定折梅。
莫怪襄阳负韩约,芸香又好赐环催。
这首诗是送林子方秘书的。下面是逐句释义:
乘轺岭外丈人回,奉使天南学士来。
“乘轺岭外丈人回”,意思是说诗人在岭外迎接了远道而来的丈人(这里指代的是林子方秘书)。“乘轺”指的是骑马,“岭外”指的是岭南地区,“丈人”是古时候对长辈的尊称。
万里家声蛮子洞,一门旌节越王台。
“万里家声蛮子洞”,意思是说诗人在遥远的南方听到了家乡的声音。“万里”指的是距离遥远,“蛮子洞”是地名,可能是指一个山洞口,“家声”指的是家乡的声音,“蛮子”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洞”指的是山洞,“旌节”是古代官员用来表彰功绩的旗帜,“越王台”是越王勾践建立的台,可能是一个纪念越国历史的建筑。
驿辞濑口初逢菊,界入潮州定折梅。
“驿辞濑口初逢菊”,意思是说诗人在驿站告别的时候,遇到了盛开的菊花。“濑口”是地名,可能是一个水边的渡口,“初逢”表示刚刚遇到,“菊”是一种花,“驿辞”指的是在驿站告别,“濑口”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渡口,“初逢”表示刚刚开始遇到,“菊”是一种花,“逢菊”指的是遇到盛开的菊花。
莫怪襄阳负韩约,芸香又好赐环催。
“莫怪襄阳负韩约”,意思是说不要责怪襄阳辜负了韩愈的约定。“襄阳”是地名,可能是一座城市,“负韩约”表示违背了韩愈的约定,“韩约”是韩愈的一种说法,可能是关于某种约定或者协议。
注释:
- 乘轺岭外丈人回:乘着小车从岭南回来。
- 万里家声蛮子洞:遥远的家乡传来的消息就像在山洞里一样清晰。
- 一门旌节越王台:一家三代都有显赫的成就和荣誉,就像越王勾践建立的越王台一样。
- 驿辞濑口初逢菊:在驿站告别的时候,遇到了盛开的菊花。
- 界入潮州定折梅:进入潮州的时候,一定折断梅花。
- 莫怪襄阳负韩约:不要责怪襄阳没有履行韩愈的约定。
- 芸香又好赐环催:芸香又好,就像被赐予环珠的催促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林子方秘书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诗中通过对岭南、越王台、蛮子洞等地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期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