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齐自合冷如灰,何物龙钟似不才。
日日读书无处用,年年作客几时回。
君为诸老先生行,我在当初最后来。
可忍残春对耆旧,不携斗酒去相陪。

这首诗是苏轼对一位名叫吴七丈的友人的诗作进行回应的作品。吴七丈在上元节期间寄给他一首诗,表达了对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慨。对此,苏轼写下了这首和韵之作,以表达自己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我们看到“空齐自合冷如灰,何物龙钟似不才。”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岁月流转中,逐渐变得苍老、憔悴的形象。其中,“空齐”指的是孤独的状态,“自合”表示自然而然地形成,“冷如灰”形容人因岁月而变得冷漠无情,“何物龙钟似不才”则是说这个人像一头龙钟(比喻年迈体衰)的老翁一样,失去了往日的才华和活力。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带来的衰老和才华丧失的感慨。

接下来的诗句“日日读书无处用,年年作客几时回。”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在这里,“日日读书”指的是他每日沉迷于书籍之中,但“无处用”表明这些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让他感到更加孤独。而“年年作客”则是指他常年在外漂泊,无法回到故乡。这句诗传达了一种无奈和辛酸的情感。

“君为诸老先生行,我在当初最后来。”这两句诗是对前文的一种回应。诗人在这里提到了吴七丈,称其为“诸老先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己在当年离开故乡,前往外地求学或做官的情况,这里的“当初最后来”可能是指他当时决定离开家乡,踏上仕途,成为了一个远离故乡的人。

“可忍残春对耆旧,不携斗酒去相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重视。这里,“残春”指的是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耆旧”指的是年纪大、资历深的老人,“不携斗酒去相陪”则是说如果有机会,他愿意带上美酒去拜访这些老朋友,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通过逐句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以及友情的珍视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