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咏重重画戟边,芳题短短竹篱前。
政如美稷西河日,诗到黄初正始年。
滕国已歌慈父爱,韩门更感使君贤。
铜鱼好句关风教,巴岭赓酬只浪传。
【解析】
此为和林守诗。前二句写景,“重”与“短”,一浓一淡,一繁一简,写出了景物的层次感;后二句议论,指出政通人和,则民乐国治,而“正始”之年,正是魏明帝曹叡在位之初,所以诗人用此典故来赞美当时的政局。第三、四两句写滕、韩之事,表明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看法。第五、六两句是诗人对林守的劝勉,勉励其要像铜鱼一样好的句子能关风教,即有益于教化,第六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以“浪传”两字作结,表达了诗人希望这首诗能在巴岭得到赓续流传的愿望。
【答案】
(1)注释:重重画戟边,指朝廷中侍卫森严。芳题,即题咏。短短竹篱前,指民间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美稷指周朝的文王姬昌;西河日指周代的太伯季历,他们都因圣德而闻名天下;黄初指东汉末年曹丕建立的魏国,正始指曹丕死后曹睿继位的建安年间。
(2)译文:再吟新诗又唱和,重门深锁画戟旁;门前题咏多美好,竹篱短小映斜阳。
(3)赏析:这是一首和韵诗。诗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先写景,下半部分才抒情议论。首联写景,重门深锁,画戟如林,门前题咏,短促清雅。这既是对林守的恭维,也是对时政的一种期望。第二联议论,指出政通人和,则民乐国治。“正始”指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初,此时天下安定,社会繁荣,正是一个“政通”的好时代。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一典故来赞扬当前的政局。第三联写滕和韩两个例子,表示自己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支持和赞赏。第四联则是诗人对林守的劝勉。他希望林守能够像铜鱼一样好的句子能关风教,即有益于教化。尾联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以“浪传”两字作结,表达了诗人希望这首诗能在巴岭得到赓续流传的愿望。全诗语言平易自然,但感情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