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教子已青裾,况又行年七十馀。
恰好遭逢身却死,北风门外只长嘘。
【注释】
鲍待用:指北宋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神宗时为相,推行新法,被司马光、吕公著等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被迫离职,退居江宁(今南京)。此诗即作于此时。
青裾,古时读书人穿青色衣袍,因以“青衿”代称读书人。
遭逢身却死,身却死,犹言去世。
北风门外只长嘘:意谓自己死后,门庭冷落,无人前来吊唁。
【赏析】
王安石一生志业未竟,晚年退居江宁,心情郁郁,有感而发,写下了《鲍待用》这首诗。全诗以悲凉之语,抒发作者对世态变迁的感慨。首句写其幼年受教,已入仕;次句写其年逾七十,仍为官;三句写其遇祸被逐;末句写其身后冷落,门庭荒凉。
“一经教子已青衿”,说自己的子女都成了读书人。“青衿”是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泛指读书人。这是第一层意思。“况又行年七十馀”,“行年”是活到七十岁,这里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说自己活不到七十岁。这是第二层意思。这两句是写他的早年和晚年,一盛一衰,形成强烈的反差。
“恰好遭逢身却死,北风门外只长嘘”,说正好在遭遇灾难死去的时候,门庭冷落,没有一个人前来吊唁。这里用典,《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我无疆,及尔斯考。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君子所届。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杜预注:“卒哭之后三日成丧服,哭则赠之。”孔颖达疏:“卒哭,谓卒哭之时也。卒哭之后,始制齐衰之服。”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七引《礼统》云:“自三年之丧毕,至葬日止,为大功之丧。大功者,九个月也。”《礼记·檀弓上》:“凡为人后者为其父母缌,期而小祥,大祥而除。”“长嘘”是叹息的意思。“北风门外”,即“门外北风”。这句意思是说,他死后门庭冷落,无人前来哀悼。这是第三层意思。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不雕琢,不堆砌;结构严密,前后照应。从幼年至暮年,由早衰晚亡,最后归结到身后冷落无人吊祭,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全诗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全诗以悲凉之语抒发作者对世态变迁的感慨。首句写其幼年受教,已入仕;次句写其年逾七十,仍为官;三句写其遇祸被逐;末句写其身后冷落,门庭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