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藜殊列鼎,负米异重茵。
不待今朝养,伤哉昔日贫。
在《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的诗句中,“食藜殊列鼎,负米异重茵”描绘了一幅贤者在艰苦条件下仍不忘孝顺父母的生动画面。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诗题:《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
诗句解读:
- 食藜殊列鼎:意指贤者即使生活在贫困之中,依然保持着高贵的品质和对食物的选择(藜,一种粗粮)。这反映了他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孝顺。
- 负米异重茵:描述了贤者背负着米回家的情景,米袋的重量与他背负的重量不同(重茵,指厚重的垫子)。这可能意味着贤者为了不打扰父母休息,选择轻装上阵,体现了他对父母深深的孝心和尊重。
- 诗句赏析:
- 孝顺的体现:整首诗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贤者在物质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父母的深厚感情。这种孝顺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品质修养,也展示了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
- 生活的艰辛与坚守:诗中的“不待今朝养,伤哉昔日贫”传达了一种生活的现实与无奈,但即便如此,贤者并未因此而放弃或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和孝顺行为,这种坚守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也是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教导我们在物质并不充裕的情况下,仍然要保持高尚的品质和对亲人的深深爱恋。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对孝道的强调,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