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俗还将母,禅关晦迹深。
共呼担板汉,谁识织蒲心。

注释:

仙佛之孝十首释迦

舍俗还将母,禅关晦迹深。

共呼担板汉,谁识织蒲心。

译文:

释迦,你舍弃了世俗的生活,带着母亲来到这个深山中修行。你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有人称呼你为“担板汉”,意思是说你像担板一样辛苦劳作,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你知道吗?他们并不知道你在织布,你在用心织造着一片片美丽的麻布,用你的双手为这个山林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些麻布将被用来制作佛像、经书等佛教用品,用以弘扬佛法,传播佛教的教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仙佛之孝十首》,其中包含了对释迦牟尼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释迦牟尼的形象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诗的前两句“舍俗还将母,禅关晦迹深”描写了释迦牟尼舍弃世俗生活,带着母亲来到深山中修行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释迦牟尼比作一个辛勤劳作的人,用担板汉来形容他的艰辛,同时用“晦迹深”来形容他隐居深山,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

诗的后两句“共呼担板汉,谁识织蒲心”则转向了对释迦牟尼的内心世界的描绘。这里提到了“担板汉”,暗示了释迦牟尼的艰苦生活。而“织蒲心”则是指他在修行过程中所织的布匹。这里的“谁识织蒲心”表达了诗人对于释迦牟尼内心世界的疑惑和不解,同时也暗含了对其智慧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释迦牟尼形象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执着。同时,诗中的拟人化手法和对比手法也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性。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释迦牟尼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佛法的信仰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