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仙从天目来,少曾吟咏到襄淮。
才名词伯班常伯,学问平斋授恕斋。
华盖谩云邻翰苑,衮衣不许上瑶阶。
海山纵好归何处,叹惜人间事好乖。

诗句释义

定是仙从天目来,少曾吟咏到襄淮。

  • “定是仙”:表明某人或某物非常特别,如同神仙一般。
  • “从天目来”:指的是某人或某物是从天目山来的,这里用“天目”代指某种特殊的来源或背景。
  • “少曾吟咏到襄淮”:意味着此人或此物之前未曾被吟咏过,或者在襄、淮地区未曾留下名声。

才名词伯班常伯,学问平斋授恕斋。

  • “才名”:指一个人的名声或声誉。
  • “词伯”、“班常伯”:可能是对某人的两种尊称,词伯通常用来赞美文人的才华,而班常伯则是一种常见的尊称。
  • “学问平斋”和“授恕斋”:这两句可能是指某人在平斋(可能是书房或学习的地方)接受了学问的教育,并在恕斋(可能也是一个学术场所)中传授了学问。

华盖谩云邻翰苑,衮衣不许上瑶阶。

  • “华盖”:古代皇帝的象征,代表尊贵和权力。
  • “漫云”:表示某种说法是不真实的,或者说只是随意的说法。
  • “邻翰苑”:可能是指与翰林院相邻或接近。
  • “衮衣”:古代官员的礼服,常用来象征地位和权威。
  • “不允上瑶阶”:意味着不允许进入或登临高阶,这里可能是指不允许进入朝廷或者皇宫等高层政治场所。

海山纵好归何处,叹惜人间事好乖。

  • “海山”:可能是指海洋或高山的美景,但在这里更可能是用来比喻或暗示某种遥远或不可及的地方。
  • “纵好”:尽管很好,但也可能表示某种无奈或遗憾。
  • “归何处”:表示无论在哪里都难以找到或实现。
  • “叹惜人间事好乖”:表示感叹世间的事情总是不如人意,常常与现实不符。

赏析

这首诗以挽诗的形式,通过对比和转折,表达了对一位有才华但命运坎坷的人物的哀悼之情。诗中通过对这位人物的赞誉和对其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多变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