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贼称中塞,驱驰甲铠精。
昔惟矜突骑,今亦教攻城。
伏险多邀击,驱羸每玩兵。
拘俘询虏事,肉尽一无声。

【注释】

剧贼:指盗贼,盗贼。中塞:要塞,关塞。今亦教攻城:现在也会教人攻城。伏险多邀击:埋伏在险要的地形多邀击敌人。驱羸:驱赶瘦弱的人。拘俘询虏事:拘捕俘虏询问敌军的事。肉尽一无声:杀得一个不留。

【赏析】

这是一首纪事诗。作者通过记叙西夏军队攻入宋都时的情形,揭露了元朝统治者对西夏人民的残酷屠杀和掠夺的暴行,表达了诗人对西夏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

全诗意在写西夏军队入侵时的暴行,故开篇即说“剧贼称中塞”,直述西夏入侵之事,点明题意。以下四句分别从不同方面写西夏军队入侵宋都的情况。

首句说“驱驰甲铠精”,突出西夏军队兵强马壮,战斗力极强,是“剧贼”中的佼佼者。次句“昔惟矜突骑,今亦教攻城”,说明过去只有精锐骑兵,现在不但有骑兵,而且还有步兵和炮兵,能攻能守,无所不能。三、四句写西夏军队如何进行战斗。“伏险多邀击,驱羸每玩兵”,指出他们常常埋伏在险要的地形上袭击宋朝军队,又故意把兵力分散成群结队的样子引诱宋军出战;而自己则乘机退却,诱敌深入,然后集中兵力歼灭之。五、六句写宋军如何被打败。“驱羸每玩兵”的西夏军队,“拘俘询虏事”,就是利用这种战术,把宋军打得大败。最后两句写俘虏被杀害后的情景。由于宋朝军队被打败,西夏军队便把俘虏集中起来杀掉,“肉尽一无声”。

整首诗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西夏军侵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暴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语言质朴通俗,叙事清晰流畅,富有戏剧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