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事拘挛似力田,作劳归晚意茫然。
按摩合体俱非我,展转通宵似远年。
一叟披衣惟兀坐,群儿得枕便佳眠。
人生元是华胥客,休向迷涂更着鞭。
【注释】
(1)早衰:年岁已高,身体衰弱。
(2)官事:公务。拘挛:拘束。似力田:犹言“劳于政事”。
(3)作劳:劳作。归晚:归来得晚。意茫然:心里感到茫然无措。
(4)按摩合体:指按摩、揉搓身体和衣服的合适部位。俱非我:都与我无关。展转:辗转反侧,形容睡不着觉。通宵:整夜。
(5)一叟:一位老者。披衣:披上外衣,起身。兀坐:独自坐着。
(6)群儿:众多的孩子。得枕:得到枕头就睡着了。佳眠:很好的睡眠。
(7)元是:原来就是。华胥:传说中的国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一带。
(8)休向:不要。迷涂:迷途,比喻误入歧途。更着鞭:再赶路,催促前行。
【赏析】
《早衰不寐》是一首写老翁晚年生活的五言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四句一联,共四联。第一联为第一联,第二联为第二联,第三联为第三联,第四联为第四联。
首联“官事拘挛似力田,作劳归晚意茫然”,描绘的是老翁辛勤工作,却因公务缠身而无法回家休息的境况。“拘挛”一词,形象地刻画了老翁在公务中忙碌奔波的状态,如同农夫在田间劳作一般。这两句诗表达了老翁对公务的无奈与辛劳。
颔联“按摩合体俱非我,展转通宵似远年”,进一步揭示了老翁的生活困境。他尽管努力去适应和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但最终发现自己的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理解。这种无力感使得他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这句中的“展转”和“通宵”两个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老翁失眠的痛苦状态。
颈联“一叟披衣惟兀坐,群儿得枕便佳眠”,则是对前两联的具体化描写。这里的“一叟”、“群儿”分别代指诗人自己和一群孩子们。老翁独自披衣而坐,显得孤独无助;而孩子们则能很快找到合适的枕头,安然入睡。这一对比更加突出了老翁的困境。
尾联“人生元是华胥客,休向迷涂更着鞭”,则是对全文的总结性陈述。诗人通过“元是”、“休向”等关键词语,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老翁感叹自己就像一只被驱赶的“华胥客”,只能在迷茫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老翁生活状况的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无奈和挣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老翁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他的心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