猧儿弄暖缘阶走,花气薰人浓似酒。
困来如醉复如愁,不管低鬟钗燕溜。
无端心绪向天涯,想见樯竿幡脚斜。
槐阴忽到帘旌上,迟却寻常一线花。
【注释】
猧儿:即猿猴,指小动物或小孩。缘阶走:顺着台阶跑下来。花气:花香。薰人:香气袭人。熏:用香气熏,使……醉。低鬟:梳着低低的发髻。钗燕:插在发间的簪子。斜:倾斜。樯竿幡脚:桅杆和帆篷。槐阴:槐树成荫。帘旌:挂在门上的帘子。“迟却”:推迟。寻常:平常、一般。一线花:指春天的柳枝。
【译文】
懒洋洋地弄暖了台阶上的石级,小猴子沿石阶蹦蹦跳跳;花香浓郁得使人仿佛喝到了美酒。
疲倦时就像喝醉一样,又似忧愁缠身;任凭那低垂的发髻,簪子的流苏随着风儿飘动。
无心绪去想远方的天涯,只盼望那船帆斜挂,桅杆和帆篷随风飘扬。
忽然间,槐树成荫,那扇帘子上的旌旗也随风摆动,时间似乎被耽误了;那些平常的柳丝,此时已显得分外柔长。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个春日里闲散慵懒的人物形象。诗的开头两句写景,渲染出人物悠闲的心情和舒适的环境。接着,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人物懒散的状态:他像小山猴一样在温暖的石阶上玩耍,把身子弄暖了,然后沿着石阶一路蹦蹦跳跳下去。这种写法新颖别致,生动活泼。三、四句中,诗人又从侧面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慵懒。“困来如醉复如愁”,是说一旦睡醒就感到像醉酒一般迷蒙,或是忧愁笼罩心头。“不管低鬟钗燕溜”,则是说不管梳拢好发髻,那插在旁边的首饰也随风吹得歪斜起来。这几句,将人物的倦容、愁态、慵懒写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写远景,写景物变化,点明人物心情的变化。“无端心绪向天涯”,说明他无心绪去想远方的天涯海角;“想见樯竿幡脚斜”,则是说他想到那船上的桅杆与帆篷已经倾斜。这两个句子既照应了前文,又为后文作了铺垫。最后两句写人物回到现实,看到槐树成荫,那扇帘子上的旌旗也随风摆动,觉得时间似乎被耽误了;那些平常的柳丝,如今已显得分外柔长了。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的收尾,它既照应了首联的“香浓”,也照应了颈联的“柳丝”。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将景物的变化与人物心情的变化联系起来,使读者更加清楚地感受到人物的心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