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
莎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
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

【注释】

莎蛩:蟋蟀。

头颅:指人的头颅。

此理:这种道理。

年年:每年。

日日:每天。

婆娑:形容树叶摇曳的样子。

病骨:有疾病之身的骨架。

坐来:坐在这里时。

清思:清明的思想和感情。

【赏析】

《秋夜对雪赠陈章侯》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于深秋之夜,对着窗外的飞雪,想起陈章侯(章侯即文徵明,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在苏州的生活情景。全诗通过诗人和陈章侯的交往,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首联“晓起信笔”二句,诗人以“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作结。“午枕”,指午后小睡。“栉”,梳头的意思;“洗”,洗澡。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早上起床随便挥洒几笔,午后小睡过后,头发稍稍有了精神。这句是说,自己早起写字,下午小睡后头发就恢复了一些精神。颔联“莎蛩试风露”二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蟋蟀在秋风中鸣叫:“莎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意思是:莎草上的蟋蟀试着接受风吹雨打,满意地鸣叫着互相招呼。颈联“倦客感节物”二句,诗人以“流光不踌躇”作结。“流光”指时光,这里暗用《庄子·田子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典故。意思是:我这样的倦怠之人,对季节的更替毫不关心,也不去考虑光阴的流逝。这两句是说,诗人对自己已经老迈无用感到厌倦,对季节的更替也无动于衷。

尾联“年年有三伏”三句,诗人以“岂不知头颅”作结。“年年有三伏”,“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候,这里泛指夏天。这两句是说:人们说今年夏天很热,但与我平时的情况完全不同。这两句是说,人们说今年的夏天比往年都要热,但与往年比较起来却并不如此。

尾联“病骨须一凉”四句,诗人以“未暇惜居诸”作结。“居诸”,指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自己的居所。这几句是写:我现在身体不好,需要凉爽的环境,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些琐事。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在自己生病体弱,需要凉爽的环境,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些小事。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陈章侯的交往,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真挚感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