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碛中射生虏,马逐箭飞如脱兔。
割鲜大嚼饱何求,荐食中原天震怒。
太乙灵旗方北指,掣辔逃归莫南顾。
猖狂若到杀胡林,郎主犹羓何况汝。

【注释】

阴山:泛指塞外沙漠地区,这里借指南宋与西夏的交界处。

碛(qì):指沙漠或沙漠地带。

射生虏:射杀敌人。

脱兔:指兔子逃跑时的样子,比喻马奔跑疾速。

割鲜大嚼饱何求:割取新鲜肉块大口吃,吃饱了还求什么呢。

荐食中原:把食物献给中原皇帝,表示效忠。

天震怒:天帝愤怒。

太乙灵旗:神话中的神旗,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方北指:正向北行进。

掣(chè)辔(pèi):拉紧缰绳。

猖狂:放肆、无理。

杀胡林:即“杀胡山”,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北部,为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是西夏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羓(zhú):缠住,捆绑。

【译文】

在阴山的沙漠中射杀敌军,马蹄疾驰如箭离弦,如同脱了毛的兔子。

割下新鲜的羊肉大口吃个痛快,吃饱了还要求什么?

西夏军队的旗帜指向北方,我们急忙拉紧了缰绳逃回南边,不要往北看。

如果到了西夏人的杀胡林,那西夏的君王尚且被绑起来,何况你是汉人。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作者因上疏反对对西夏用兵而遭贬谪,途经宁夏海原县境内时,曾写有《题张戡蕃马射猎图》。当时西夏已多次侵扰宋朝边境,张戡是北宋名将,其作品多表现了对西夏的轻蔑和对宋朝边防将士的赞扬之情。此诗即为其中之一。全诗共四十六字,前八句描绘了西夏骑兵驰骋沙场、奋勇争先的雄壮景象;后十二句则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忧虑以及对前线战事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咏史诗。咏史之作通常以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通过对其生平事迹、成就贡献等方面的描写和评价,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感悟和思考。这种类型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