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吹麝入铅华,不肯随春到谢家。
半夜粉寒香泣露,也应和月怨梨花。

注释:

木香:一种植物。

暖风吹麝入铅华:温暖春风,吹进花香,使麝香(即龙涎香)融入胭脂般的化妆品中。

不肯随春到谢家:不愿意跟着春天来到谢家,指不愿与花同开。

半夜粉寒香泣露:半夜时分,女子的胭脂色粉还带着寒冷,香气如泣如诉地凝在脸上,仿佛是在哭泣。

应和月怨梨花:应该怨恨月光,就像怨恨那凋零的梨花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木香来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首句“暖风吹麝入铅华”,诗人以木香为切入点,描绘了一幅春风吹过花丛的画面。这里的木香象征着青春年华,它的芬芳被温柔的春风带走,融入了人们的脸庞。然而,木香并不想随着春天的脚步而去,它宁愿独自留在谢家,不愿意与鲜花一同绽放。这一细节描绘了木香的独特性格,它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次句“不肯随春到谢家”,进一步表达了木香对于青春年华的珍视和留恋。它不愿与花儿们一同盛开,宁愿独自承受岁月的变迁。这种坚守和执着,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两句“半夜粉寒香泣露,也应和月怨梨花”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绘。深夜时分,女子的面颊上还残留着未干的胭脂色粉,而她的脸上却带着一种清冷的气息。这种气息仿佛是哭泣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哀婉和悲凉。同时,月光下,那些凋零的梨花也显得格外凄凉,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这些景象都与木香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和感慨的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木香这一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华逝去的无奈和感慨。它既展现了木香的独特性格,又通过对其坚守和执着的赞美,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性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