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云伴遥影,冥冥越烟岑。
长飙送逸响,亭亭出霜砧。
蓬瀛忽往来,桑田成古今。
愿下八佾庭,鼓舞薰风琴。

【注释】

鹤联句:指诗人以鹤自况,借写鹤的神态来比喻诗人自己的志向。

片云:片状的白云。

冥冥:幽暗的样子。

越烟岑:越地(今江苏、浙江一带)的山峰。

长飙:强劲的风。

亭亭:高高地直立的样子。

霜砧:指打杵声。古人捣制白米为粉时用杵击石而发出的声音,这里指捣衣声。

蓬瀛:蓬莱、瀛洲,都是传说中的仙山。

桑田:古代传说中的陆地变成海洋。

八佾:周代天子祭祀时用的舞乐队人数为八佾,这里借指宫廷。

薰风琴:薰风是和风的意思,琴,即琴曲,此处指音乐。

赏析:

这首七绝,作者以咏物起兴,托物言志。全篇写景抒情,浑然天成。首二句写云影,次二句写风韵,第三四句写风月,末二句抒怀。

前两句“片云伴遥影,冥冥越烟岑。”写飘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陪伴着遥远的身影,隐隐约约的云雾笼罩着越地的群山。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诗人却从中找到了灵感,从而抒发了自己的志向。

中间两联“长飙送逸响,亭亭出霜砧。”“亭亭”,高高的直立的样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有“扬枹兮拊鼓,疏缓兮廉徵”。这里指风吹动松涛声。松涛声如乐曲般悠扬,随风飘荡,犹如从远方传来。“亭亭”二字,写出了霜砧声如玉磬般的清脆悦耳。松树挺拔而高大,如同亭亭玉立的女子。这里将松树拟人化,赋予了它亭亭玉立的形象特征。

后两联“蓬瀛忽往来,桑田成古今。”“蓬瀛”,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仙境。“桑田”,指大地,泛指世事。《淮南子·览冥训》说:“古者谓东海之上曰蓬莱山,其南谓之方明之山,黄帝登焉。”后来人们把大海称为沧海,把大海变成桑田,形容世事沧桑变化。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结尾两句“愿下八佾庭,鼓舞薰风琴。”希望进入皇宫庭院,演奏优美的音乐,以表达自己的愿望。这里的“薰风琴”指的是音乐,与前文提到的“八佾庭”相呼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施展才华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云影、风韵、松涛、霜砧等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变化、个人抱负未得实现的感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施展才华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