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记先生事,声名五十年。
素风人不及,阴德世相传。
气与诗流合,官随子舍迁。
门闾迷故客,怅望白云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对诗句的内容进行概括,最后分析其艺术手法及效果。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卢纶的《卢通议挽词三首》。

卢纶的《卢通议挽词三首》是组诗作品,每首八句,共三首。这三首诗都是写卢纶的友人卢通议的。据《旧唐书·卢简辞传》,卢通议(公元765—831年),字子升,京兆长安人。贞元年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曾因直言被贬为江陵令。后来官复原职,任尚书郎。他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并称“元白”之交。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其一:

谁记先生事?声名五十年。

素风人不及,阴德世相传。

注释:谁还记得先生的事情呢?先生的名声已经存在了五十年。他的为人高洁,人们无法比拟;他的德行高尚,世人世代相传。

赏析:第一句点明卢通议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时间之长。第二句承上启下,指出尽管时间很长,但人们对他的评价却不如人意,这两句一反一正,对比鲜明。诗人用这两个短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而不应该只看重名声的大小。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而来。“素”“阴”二字,写出了卢通议的高洁品质。“人不及”三字,写出了人们对他的不公正评价。“阴德世相传”一句既指其品德高尚,又指其影响深远,流传至今。

其二:

气与诗流合,官随子舍迁。

门闾迷故客,怅望白云天。

注释:卢通议的才气与诗歌的文气相融合,官职随着儿子的住宅而迁移。家门里的人都不认识老朋友了,望着天边飘浮的白云,惆怅不已。

赏析:此二句承接第二句而来。“与诗流合”、“官随子舍迁”两句都写出了他的仕途经历:才华出众、官运亨通,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离去。“门闾迷故客”一句写出了他的失意与无奈,“怅望白云天”则表现出他对前途感到渺茫的心境。

其三:

气吞云梦泽,名动帝王家。

清节留千古,丹心照百沙。

注释:卢通议的气势可以吞没云梦泽,名声震动了皇帝的朝廷。他一生清白,名垂千古;他忠贞的心永远照耀着大地。

赏析:此二句承接第一、二句而来。“云梦泽”、“帝王家”两句既写出了他事业上的成功,也写出了他人格的伟大。“清节留千古”一句既表现了卢通议一生清廉的品质,又表现了他在历史上留下的不朽名声。“丹心照百沙”一句既突出了“丹心”,又以“百沙”喻其影响之大。

【答案】

示例:

其一

谁记先生事?声名五十年。

素风人不及,阴德世相传。

注释:谁还记得先生的事情呢?先生的名声已经存在了五十年。他的为人高洁,人们无法比拟;他的德行高尚,世人世代相传。

赏析:第一句点明卢通议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时间之长。第二句承上启下,指出尽管时间很长,但人们对他的评价却不如人意,这两句一反一正,对比鲜明。诗人用这两个短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而不应该只看重名声。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而来。“素”“阴”二字,写出了卢通议的高洁品质。“人不及”三字,写出了人们对他的不公正评价。“阴德世相传”一句既指其品德高尚,又指其影响深远,流传至今。

其二

气与诗流合,官随子舍迁。

门闾迷故客,怅望白云天。

注释:卢通议的才气与诗歌的文气相融合,官职随着儿子的住宅而迁移。家门里的人都不认识老朋友了,望着天边飘浮的白云,惆怅不已。

赏析:此二句承接第二句而来。“与诗流合”、“官随子舍迁”两句都写出了他的仕途经历:才华出众、官运亨通,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离去。“门闾迷故客”一句写出了他的失意与无奈,“怅望白云天”则表现出他对前途感到渺茫的心境。

其三

气吞云梦泽,名动帝王家。

清节留千古,丹心照百沙。

注释:卢通议的气势可以吞没云梦泽,名声震动了皇帝的朝廷。他一生清白,名垂千古;他忠贞的心永远照耀着大地。

赏析:此二句承接第一、二句而来。“云梦泽”、“帝王家”两句既写出了他事业上的成功,也写出了他人格的伟大。“清节留千古”一句既表现了卢通议一生清廉的品质,又表现了他在历史上留下的不朽名声。“丹心照百沙”一句既突出了“丹心”,又以“百沙”喻其影响之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